在社会基础设施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与汽车相关的智能交通成为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的领域。智能交通的目标是改善交通拥堵,提高驾驶员及行人的安全性。智能交通有望在自动驾驶等驾驶辅助功能投入实用之前实现。
汽车造成的交通拥堵已成为很多国家及城市的社会问题。而另一方面,汽车之间以及汽车与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也接连不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使道路及汽车迈向高功能化的举措。
实际上,在监测对象、收集的数据以及数据收集方法等方面有多种实现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道路上配备传感器及摄像头,使基础设施智能化,另一种是运用汽车上配备的传感器。
由道路向驾驶员通知危险
连接德国、奥地利及荷兰3国的“ITS Corridor”(请坐传送门至车云菌专稿:新丝绸之路:欧洲联合ITS走廊),就是以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为目标的一个事例。该系统由恩智浦半导体、西门子、本田及Cohda Wireless等共同开发,2014年11月在维也纳到鹿特丹路段进行了试验行驶演示。顺利的话,2015年内即可投入公共用途。
ITS Corridor在穿过各国的道路上安装了摄像头、传感器以及与这些装置联动的交通信号及标示牌。利用这些道路基础设施来掌握通行的汽车以及邻近道路上的行人等的动态。当前方发生发生交通阻塞、道路障碍或是有行人时,系统会在驾驶员看到这些状况之前向其发出警告。试验使用的汽车为“通信汽车”(Communicating Car),会在接收到道路发送来的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传达给驾驶员。道路与汽车之间的通信使用面向路车间通信(V2I)及车车间通信(V2V)用途而制定的IEEE 802.11p标准。利用这样的系统,可将交通事故、拥堵以及相关经济损失降至最小限度。
日本也有相似的举措。丰田市在“EcofulTown”开展了相关验证。虽然相关系统设想是在住宅区等较狭窄的地方使用,但同样是以消除交通事故为目的。该系统在预见性差的十字路口设置摄像头及指示器,在汽车来到十字路口前,如果附近有行人,就会通过指示器发出警告。
在新兴市场国家利用“节俭”方式
不过,要实现这一机制就必须设置传感器等装置,完善道路基础设施。这就免不了要进行初期投资。因此,在交通阻塞日趋严重的新兴市场国家,尽管存在这方面的需求,但实际采用却未必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兴市场国家较适合的是利用低分辨率摄像头的方法。其概念是尽可能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节俭式创新”(Frugal Innovation)。
实际上,在肯尼亚内罗毕等地就有这样的案例。内罗毕有一家名叫AccessKenya的当地企业设置了交通监控网络摄像头。利用在高处设置的摄像头,以数秒为间隔实施拍摄。但问题是摄像头设置数量较少,且拍摄的是静止图片,不能检测车速。另外,汽车的影像也较小,只看影像很难掌握实时的交通状况。
但话又说回来,要想实施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是很困难的。对于这样的情况,解决办法就在于能利用这些低分辨率影像的新型图像分析算法。IBM日本公司开发出了这样的算法。此外,NEC等企业也在面向新兴市场国家,利用同样的方法开发相关系统。
还有追求汽车高功能化的举措
此外,还有不涉及道路基础设施的方法,即利用汽车自身获得的车载数据的方法。荷兰埃因霍温市就在推进这样的举措。埃因霍温市是连接荷兰国内外的交通要地,事故及障碍会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改善交通状况,该市正致力于实现智能交通。
上面提到的车载数据是指驾驶员是否踩下了油门或刹车、汽车位置信息等数据。埃因霍温市的系统会记录下驾驶员踩下油门及刹车的地点、时间、次数以及危险警示灯、雾灯的亮灯等动作,集合这些数据制作成统计值使用。另外,还利用汽车上配备的传感器来收集道路塌陷、结冰等信息。利用这些统计值,便可判断道路障碍、交通量增加、危险息及有无交通事故等情况。
埃因霍温市中央交通局会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天气信息及事故多发地等信息,确定交通网存在的问题。这样便可在发生事故时迅速做出响应,引导车辆绕行,从而消除拥堵。
另外,该系统还可通过智能手机及车载导航仪向附近的驾驶员发送通知。比如,可根据气象条件及道路状况的变化,通知驾驶员改变行驶速度,还可通知附近最近的路政车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