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一个多数人难以一语道明的概念,却成了互联网行业最炙手可热的领域。它的兴起仿若一夜春风来,在餐饮、旅游、教育、医疗、打车等各个行业全线开花。原本线下消费体验的方式,被全面接入线上。而且这种轻模式的发展方式也吸引了大量资源进入。不过要想真正玩转O2O显然没有字面上这么简单,线上线下如何平衡、配合,用户体验怎样把控,这些不仅考验着一家企业的智慧,更使得大数据在O2O领域有了用武之地。
有钱也不能任性
有心人或许不难发现,近期大量的融资事件都与O2O相关,在线旅游、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等,O2O从来不缺乏资本的青睐。
不过有钱并不意味着能随意任性,在这方面有着太多血淋淋的教训。快的与滴滴在情人节当天宣布合并,虽然不清楚双方喜结连理的真实原因,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它们烧了大量投资人的钱,但最终也没有在市场份额上拉开差距。而据此前媒体报道,滴滴打车曾在补贴最高峰时一天烧了一千万美元,试问有几家企业扛得住如此折腾?显然,市场的获取不是依靠野蛮任性地砸钱换来的,O2O行业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运作方法。
而精细化恰恰是数据的优势所在,在一连串看似零散的数据之中,通过特定的算法,得出更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酒类电商平台酒仙网去年在市场上的亮眼表现,被认为是大数据营销的经典案例。其在第三方数据分析平台99Click的助力下,挖掘用户数据价值,开展私人定制般的推广传播。而后者作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营销公司,曾服务过诸如劲酒、酒仙网、法国兴业银行等几百家公司,其负责人早早深刻地意识到,“数据是企业未来营销推广的富矿,谁先占有就意味着拥有了市场拓展的制高点。”
这种精细化的做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高校外卖起家的饿了么在拿下3.5亿美元融资后,宣布继续向白领市场挺进,建设自有配送体系。这一决策的背后逻辑也不难发现数据分析的作用。白领市场是一个粘性大、频率高、客单价高的群体,而这类群体的特质能够支撑起自有配送体系的运转。这些对于企业的决策而言是一个相当划算的投入。
精准才是王道
或许多数人还对微信朋友圈的广告记忆尤深,三个不同层次的广告居然在朋友圈引发了刷屏之势,而其背后也能隐约窥见大数据的影子。三个广告面向三类不同的人群,推送的依据是微信收集的用户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用户的消费能力,进而推送相对应的广告。然而即使传播广泛,微信朋友圈的广告也有令人诟病之处:有些消费能力强的人收到了可口可乐的广告,而有些消费能力欠佳的群体收到的却是宝马广告。这种尴尬更多地折射出了算法上的精确性不足。
这一点也恰恰是O2O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所担忧的,毕竟他们不是不差钱的大佬,每一分钱都应该尽可能用在刀刃上,粗放的营销分析结论对于它们是一种难以承受之痛。“大数据是提高效率和精确性的有效做法,但其本身并不增加成本,甚至在减少企业营销成本。”以资深“圈内人士”99click的客户为例,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其所服务企业可以迅速判断出效果更好的营销途径,节省不必要的营销成本。
精准营销的最明显之处体现在O2O企业不可避免的地推工作上。通常做法是将一个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这种传统做法难免会遭遇水土不服。随着大数据的接入,O2O企业的地推工作就可以具体到某一个城市,甚至某一个社区,根据不同地域的习惯以及行为方式,制定不同的策略。好比饿了么给每个城市的运营经理一定额度的定价权,这也是尊重不同地区的差异。当然这还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形式。如果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各地市场大小、收集用户消费习惯,这些难题都将迎刃而解。关键的是,效率和质量都将有明显提升。
O2O被人们寄予厚望,即将成为下一个风口。但在这个风口之下,大数据绝对是起风的最强有力气压。99Click甚至断言,O2O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