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已经成为深圳市民乘坐公交地铁出门的必备物品。2004年12月13日,深圳通公司注册成立,统一发行和管理深圳通卡,为深圳市民交通出行服务。
从单一的公交IC卡,到100%覆盖所有地铁公交的“一卡通深圳”;从单纯的交通出行卡,到落实全市公交补贴的重要载体;从落实公交便民、惠民,到未来的“城市一卡通”……10年来,深圳通不仅完成了对全市公交、地铁卡“一卡通行”的整合,而且通过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应用领域,让越来越多市民方便绿色出行,享受公交优惠。
10年来,深圳通发卡量已累计超过2600万张,仅次于北上广,居全国第四位。目前每天刷深圳通乘坐地铁、公交的市民超过700万人次,市民每年通过刷深圳通卡乘公交享受的优惠达8亿元。
但近日,市民李女士给家人在世界之窗地铁站购买一张“深圳通”,被告知只有“白富美”的纪念卡,50元买一张卡,只有15元是可以使用的车费,其余35元是购卡费不是“押金”。昨天,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地铁网点、小报摊、便利店和金融机构等地方,这种“不记名卡、无押金、不可透支、不可退换”的深圳通“四不”纪念卡比较普遍,而押金只有20元可以退换的普通押金卡却难觅踪影。
纪念卡比押金卡更“主流”
从2014年元旦起,深圳市面上基本流通的只有两类卡,一类是20元的押金卡,而且不再收取月租金,押金可以退;另一类则是所谓的纪念卡,上面印满了各种题材的图案,购卡费之高令人咋舌,被网友戏称“酱油贵过肉”。本来两种卡并行不悖,让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可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纪念卡比押金卡更多。
记者调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深圳通网点大幅减少。去年深圳通公司就关于销售点大量减少的采访时称,“发行系统正在升级,完成后将恢复”。时隔一年了,118个地铁站点,依然只有几个指定的地铁站服务窗口。市民掏50元买卡只有15元车资,100元只有50元左右的车资,有的纪念卡更贵,让人感觉真的很“肉痛”。深圳通公司所谓的“恢复”,却遥遥无期。
其次,纪念卡不退换对深圳通公司有利。由于网点少,押金卡难买,大部分市民图方便选择纪念卡,但其后续服务却不尽如人意。就像宝安一位网民的遭遇,她买了一张纪念卡,由于卡不灵敏经常刷不上,所以找到一个网点去换卡。可工作人员告知她,纪念卡保质期是3个月,而且按规定购卡费用不退,只能退还卡内余额。很不幸,她的卡过了3个月,只能重新买一张新卡,又一笔费用没有了。
最后,卖卡人说的所谓“收藏价值”,基本是个噱头很难变现。记者在淘宝搜索了几个号称收购的店家,结果还是要贱价收购,只有极为特殊的早期卡才能多卖几十块钱。一位店铺老板说:“这个市场很窄,没什么流通性,又不像邮票和钱币那样,所谓的收藏价值很难兑现。”
深圳通公司称,办理有余额的退卡业务需要到深圳通指定客服网点办理。为了让市民更方便办理该项业务,深圳通公司将7个指定的客服网点设置在了地铁站和公交站附近,地铁会展中心站、老街站和宝安中心站以及203路公交东昌总站、26路公交桃源村总站等都可以办理退卡业务。
深圳通卡费贵该有个说法
一水之隔的香港,一张八达通基本每个站点都可以退,而且押金是支持透支的。而深圳通公司,一方面按2013年总发卡量1500万张计,以一张20元押金计,该笔押金收入高达3亿多元躺在账面上。每年深圳“两会”都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质疑其去向和收益,该公司却基本不向民众交代。
另一方面公司却又“哭穷”。每次问到纪念卡为何卖这么贵,就举起市发改委对纪念卡给予的“按市场需求自主定价发行”当“尚方宝剑”。
在一个以高科技电子业闻名的城市,一张公交IC卡的成本是多少,运营管理又需要多少钱,何况2014年以前的押金卡还收每月0.5元所谓租金,亏钱说不过去。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言,20元的押金“够吃几年了”,而且现在退卡那么不方便,很多人离开深圳或者卡丢失后,无人认领的押金基本就等于进入了深圳通公司的“私库”,如果深圳通还声称“亏本”,市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招投标换个不亏钱的科技公司来做。
如此推销纪念卡合适否?
“3·15”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目前市面上各种渠道售卖的深圳通,包括摊贩、便利店等场所,基本都是高价的纪念版卡。这些动辄30、50多元,甚至更贵的卡,连所谓的押金都不存在了,全部通过“自主定价”,直接进入发行方的钱袋子,买单的人却是全体市民,这种行销行为是否侵害了普通消费者权益?
就像深圳大学研究公共政策领域的崔宏轶副教授所言,深圳通作为一种市民必需的公共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它必须体现其公益性。而且市政府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在其发行和流通环节要给予监管,相关信息也应及时披露,不能听之任之。同时,也应赋予普通20元的“押金卡”以同等市场地位,让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