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兴起,智能手环、眼镜、手表等各种可穿戴设备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可穿戴设备噱头大于实质,且同类产品设计雷同等问题也常常被人诟病。可穿戴设备能否掀起一波科技风潮,还是将昙花一现呢?
据市场调研机构IHS预计,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以出货量来看,可穿戴设备有望从去年的9000万台增加到今年的1.4亿台,年增速有望达到62%;其中,智能手表将成为可穿戴产品的先行者,出货量年增长率将达235%,比重将逐步上升。有业内分析师表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的创新亮点之一,通过各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形成一切互联、无缝互通的愿景,市场潜力巨大。
谷歌眼镜意外“停摆” 给可穿戴热“退烧”
然而,就在企业和机构纷纷看好可穿戴市场前景的时候,谷歌发布的一则消息却给市场泼了盆冷水。1月19号,谷歌宣布停止谷歌眼镜的“探索者”项目,同时还将关闭“探索者”软件开发项目,整体转入另一个部门。谷歌眼镜是由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发布的一款智能穿戴眼镜,正是它的亮相点燃了可穿戴设备的星星之火。
谁也没料到,如今谷歌却打了“退堂鼓”。有行业人士表示,谷歌眼镜的停售首先是成本过高,而谷歌眼镜也缺少可以展现其技术潜力的杀手级应用,此外,谷歌眼镜还因为在隐私、安全方面带来的问题使其饱受争议。实际上,真正制约谷歌眼镜发展的并不是硬件本身,而是在于“软”的层面,即大数据平台无法支撑其价值的实现。谷歌眼镜突然“摔倒”,背后彰显的是产品用户体验性、实用性欠佳等问题。
可穿戴产品同质化严重
再看目前智能穿戴市场,同质化严重,很多产品即无痛点又非刚需,实用性难以让购买者兴奋,成了“鸡肋”。比如健康手环,种类很多,核心功能就是测步、监控睡眠等,很多产品都很类似。
可穿戴尴尬现状 可有可无
目前智能可穿戴产品尴尬现状是,既无痛点又非刚需,不像智能手机那样,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有调查公司,对美国可穿戴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依赖性并不强。在18岁以上拥有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中,虽然有1/10的人拥有活动追踪设备,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已经不再使用;1/3的人会在6个月后放弃使用。消费者会购买和尝试可穿戴设备,但是很少形成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