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智慧城市:未来愿景渐清晰
作者:刘晶
时间:2015-04-07 15:57:59
建设智慧城市已纳入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我国对于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开始进行梳理,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远景日益清晰。

建设智慧城市已纳入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目前已经有2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100多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经验摸索之后,我国对于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开始进行梳理,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远景日益清晰。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建设水平、应用方向和实现效果上,呈现出三个类型:第一种是技术工程项目建设型。把智慧城市当作技术工程项目来做,其特点非常类似于建筑工程公司,忙于到处投标承包,技术工程一完成,城市政府与技术工程公司的业务关系就完结了。

第二种是数字城市的扩充型。这种建设类型停留在数字城市的水平上,缺乏对数据的智慧处理能力的开发,其特点是没有实现改变管理方式的要求,“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第三种是智慧能力建设型。这种建设类型的特点有:首先,具有业务云、管、端一体化的智慧。以智慧交通为例,交通数据是由云存储并由云计算提供智慧处理、指挥的;管网是具有智慧的数据感知与数据传输智能的;智慧终端是具有智慧执行能力的。其次,具有市民主体(客户)、城市公共服务力量、依法监管力量等人、机、物的系统协同服务能力。比如智慧交通,实际上就是在人、车、路、场关系中进行人与车、车与路、车与停车场等方面开展有机协同。最后,不仅具有基础标准与应用业务标准相统一的标准规范,也有能解决“一揽子”问题的云服务工程公司进行建设运维,还具备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管理制度相协调的网络权益、秩序与安全的保障能力。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相应的标准在规范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些规范也在指向智慧能力的建设。国内目前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制定的标准组织包括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据介绍,目前已立项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包括《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6项。据悉,到2016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共性、关键性标准涵盖的主要标准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与服务融合平台、主数据、数据挖掘分析、跨系统信息交互、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等促进系统、数据与服务融合等。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技术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必然向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和深化。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低成本、高质量的云服务将逐步推广和覆盖,各类企业和个人都有可能利用公共云服务来享受智慧城市的便利服务。

政府购买云服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针对体制机制桎梏的突破口。专家建议率先推广公共服务的购买,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有利于移动互联网、智慧物联网等网络产业经营体制创新,还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的体制僵局,从而激发网络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

目前云服务、大数据已经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现在云桌面、云终端、云管理和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等已经纳入协议供货范围,未来云主机、对象存储、云数据库、云引擎、总包云服务也将推动定点采购。未来百度、腾讯、阿里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分析也会融入智慧城市的管理中,用于预判、发现、分析和应对城市公共事件。

专家观点

浙江省人大副主任毛光烈:智慧城市信息孤岛、网断联难现象仍存在

毛光烈认为,目前智慧城市中信息孤岛、网断联难现象仍存在。智慧城市实际上是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其障碍主要有三方面:其一,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小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其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不统一,业务操作系统软件难以模块化开发。比如人车路等基本的数据单元,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管理部门各搞一套,基础数据单元标准不一。其三,业务传感与应用装备建设,各部门各搞各的,甚至一个部门内部也各搞各的,造成“有网无联”。比如,治安一套探头、城管的一套探头、交警的一套探头。

智慧城市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充分。泛在、互联、高效、优质、廉价、便利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而现实是:泛在网建设进展慢、覆盖水平低;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传输速度、质量不高;网络收费偏高,制约了各类业务物联网的使用与发展;业务专用网(传感网、专用物联网)建设落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重复建设,小区入户重复率高,不利于家庭、社区物联网与骨干网的分别建设、有机对接、业务开发。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智慧城市有三大关键要素

高新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有三大关键要素。第一,要以城市运行要素为单位做建设,而不是以城市行政结构为单位做建设,充分实施大系统整合与业务高效协同,形成发展创新模式。城市运行要素有基础设施,这包括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基础设施;还有以基础设施为基础,对人、企业、政府进行服务和管理的项目分类加以实施。

第二,要大量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其中,大数据有严格的定义,我们现在不仅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原来的一些数据也没有很好地利用。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对物,更重要的是对人,需要有公众多方面参与、创新,形成制度化融合机制。智慧城市是长期、复杂性的工作,需要一届一届的政府去推进,需要有相当长的过程去实现,因此形成机制非常重要,老百姓在每个阶段都能受益,这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大家有积极性去推动它。

这是三个成功的关键。

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智慧城市必须找到健康长效商业模式

郭为认为,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中心,三平台”——一个信息资源中心,汇聚、计算、分析城市各领域、各层面的数据,提炼价值信息;面向市民的融合服务平台、面向企业的融合服务平台和城市运行监测管理平台,使城市数字化运转起来。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投入成本高,跨多个利益相关方,而且收益会更多地体现在长期社会效益而不是短期经济效益,所以必须找到健康长效的商业模式。“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可以融合政府和社会资本两方面的需求。比如以前修高速公路用了民间资本,就给其20年特许经营权作为补偿。政府可以借民间资本进行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再给它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城市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建特色应用。例如京津冀都市圈需要促进区域统筹规划、信息互联互通、产业资源整合、环境协同治理等。

上一篇:ICT与智慧城市息息相关 欧盟加大对其研发力度 下一篇:微软移动支付申请牌照曝光 或与Apple Pay展开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