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川市图书馆电子借阅机前,货车司机马谷显一边用手机扫着二维码,一边感叹,只要手机在手,他就能把想看的书“装”进手机,随时阅读。如今在银川市图书馆内外,类似可供读者自由借阅的电子化阅读设备随处可见。电子书借阅机的使用,成为纸书借阅服务的有效补充,能使读者充分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享受立体阅读的快乐。
数字阅读正成为全民阅读的助推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数字阅读模式好,不过,我们图书馆希望开启的数字阅读资源,并不仅仅是这些。”银川市图书馆馆长强朝辉介绍说,为了促进全民阅读、助力书香银川,银川市图书馆除了引进电子书借阅机,还用时3年,于2014年底搭建完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图书馆,目前这个数字图书馆已面向公众开放,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馆”读书。
A
数字化,将阅读服务送到基层“神经末梢”
“伴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物以强大的优势崛地而起,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新宠。”强朝辉介绍说,银川市数字图书馆建设自2012年初即被列入银川市第二批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分三期建设,到2014年底,已基本搭建完成银川市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以银川市图书馆为总馆,三个区图书馆为分馆,22个街道和15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为服务点的全市总分馆服务体系。
怎么理解全市总分馆服务体系呢?打个比方,银川市图书馆总馆好比人的心脏,将新鲜血液(数字资源)输送到身体各个血管末梢(分馆)。截至2014年底,银川市图书馆的网络管理中心机房的网络及硬件设备已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搭建了Dlibs系统数字图书馆技术与服务平台,实现了RFID(无线涉屏技术)自助图书馆服务,完成了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文献资源联合编目和资源共建中心项目,而读者在全面享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同时,也能在银川市数字图书馆辐射区域内实现随时借阅。
除此,银川市图书馆还利用信息技术,为市民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涵盖群众文化、公共图书、文博展览在内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以及集展现、服务、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银川公共文化数字平台,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看大戏、听小曲、看展览、听相声,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B
点击屏幕,就有文化
为充分体验数字化阅读服务,记者登录银川市图书馆网站,在那里看到一个名为“数字资源”的栏目,收录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考试资源库、新东方少儿英语、龙源期刊网、天方有声图书馆、国研网等多家海量数字资源,涵盖学术文献、期刊、电子图书、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容量巨大。
“只要用读者证号、密码登录进去,就可以看到这些海量的数字资源。”强朝辉介绍说,银川市图书馆作为总馆,一直力求不断完善馆内的数字化阅读服务,优化网络智能化布线,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建设了高标准的中心机房和电子阅览室,更新、升级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服务系统,购进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电子阅报机、电子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数字化、自动化的借阅设备,并对馆藏图书进行了RFID标签加工,便于读者实现图书检索、资料查询和图书通借通还。
为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银川市图书馆还建设了市民学习中心、移动图书馆,采购了30万种电子图书、10万集学术视频等电子资源,读者可“零门槛”使用:但凡持有银川市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就可在全市各图书馆“歌德电子书借阅机”上,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并安装客户端,或在手机客户端下载“超星移动图书馆”并安装客户端,进入移动图书馆界面,选择“银川市图书馆”,用读者证账号和密码登录,就可将银川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和免费的数字资源装入手机中,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查阅。
C
数字阅读成全民阅读助推器
4月17日早9点,在兴庆区掌政镇文化站中心图书馆,该镇政府办公大楼保洁员、村民梁燕娥站在电子阅报机前,点击浏览当天最新的新闻资讯。因为远离市区,即使是本市出版的报纸,送达掌政镇时一般也得下午2点以后。现在通过电子阅报机,梁燕娥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渠道甚至要比镇政府大楼里的工作人员都要快捷。
让梁燕娥实现快捷获知讯息的便是银川市图书馆在该镇投建的街道中心图书馆项目。目前全市已经投建了22个类似的街道中心图书馆,银川市图书馆为各点分别配备图书2000册,每季度为各点调配新书300本,读者在各街道、社区、村镇文化站等街道中心图书馆均可实现通借通还。除纸质书外,银川市图书馆还为各街道中心图书馆购置机房设备、电子阅报机、电子图书下载器等数字化阅读设备,让居民、村民也能像在图书馆里一样随时随地自由阅读、平等阅读。
“数字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一种补充,能够实现阅读的随时随地,且相较纸质出版物价格更为低廉,相当一部分人已逐渐将数字阅读取代纸质出版物阅读。”银川市图书馆副馆长戴茜对银川市图书馆的数字化图书馆前景充满信心,她认为,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一样,都是一种信息、知识的传递,甚至可以传递得更快、更广,更利于全民阅读。而现代图书馆更要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不断精细化、人性化,唯有如此,才能让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