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达305.35亿笔,金额为3388.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1%和15.29%,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其中又以移动支付的涨幅最为显著。
囿于终端应用场景匮乏,用户使用习惯以及安全事件频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在发展初期惯性般地处于“云端”——呼声强烈但落地费力。
“移动支付可信生态圈格局初步形成。”在2015第七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移动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朱杰对移动支付产业的近况做出了这样的概述。
朱杰认为,目前整个生态圈的格局主要有三类:一是以银行主导,手机银行+NFC的移动支付生态圈;二是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涵盖电商、社交圈的支付生态圈;三是以运营商为主导,包括银联为主的,依托线下的ATM、POS机的支付生态圈。
对于移动支付市场现状最为形象的说法是,龙头企业的大盘割据以及新兴企业积极布局谋求突围。
自“云端”落到“地上”
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移动支付产业创新快速增长,为促进信息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移动支付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便捷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引领着通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进一步创新加快移动支付跨行业、跨平台合作发展。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重点提出,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等跨行业业务,完善互联网支付体系。
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央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强调,要针对移动电子商务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身份认证标准不一、移动金融服务难以互联互通等问题,加快移动金融可信服务管理设施建设,构建移动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探索创新符合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移动金融服务,切实提升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度,通过试点工作研究完善移动金融相关标准和政策,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目前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变革推进,基于移动互联网、NFC、HCE、Token、生物识别等各类技术的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丰富,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发展加速。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针对移动支付用户消费习惯、行为场景等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又将极大地拓展移动支付的商业价值与市场空间。
正因如此,近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以“大数据开启移动支付新时代”为主题的2015第七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在北京登场。
中国通信学会学术部主任李仲华在会上表示,移动支付不仅在以无法想像的速度变革着传统的消费习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引领着通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转型。同时,整个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移动支付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涌现,跨行业、跨平台的合作、并购也加剧。互联网企业不断创新应用场景,积极打造移动支付产业环境,使整个行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态势。
今年初央行发布的《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4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305.35亿笔,金额3388.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1%和15.29%。电子支付业务保持增长态势,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
数字最为直观。央行表示,2014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333.33 亿笔,金额1404.6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8%和30.65%。其中网上支付业务285.74亿笔,金额1376.0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0%和29.72%;电话支付业务2.34亿笔,金额6.04万亿元,笔数同比下降46.11%,金额同比增长27.41%;移动支付业务45.24亿笔,金额22.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0.25%和134.30%,可见移动支付的涨幅最为显著。
那么,移动支付涨幅为何这么显著?艾瑞咨询分析认为,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习惯从PC端逐渐迁移;第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从年龄、学历、收入等各维度都呈现长尾化趋势,使得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第三,支付场景的拓展使得移动支付成为网民继银行卡、现金外新的惯常使用的高频支付工具;第四,宝宝类货币基金的规模化和现金管理工具化带动了移动支付用户黏性的增长。
有意思的是,作为传统力量代表,银行业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也不容小觑。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总工徐晋耀表示,当前的移动支付也代表着移动金融正在逐步迈入各个领域。虽然在稳步往前走,但大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跨界,越来越丰富。
在他看来,银行业的移动支付已经具备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基础。同时,众多产业链参与方开放合作的意愿有所增强,2014年进入了比较高涨的成长期。
“这个产业链比较长,有商户、用户、运营商,以及第三方的支付公司,还有平台的应用方。目前虽然还在不断探索,但是各方对移动互联网趋势的认同,最终将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方法的磨合。
当然,行业的迅猛发展自然离不开企业的步步“紧逼”。
从“水面”潜到“水下”
新兴企业谋求突围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继续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态势。而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增长率达到了707.0%。移动支付已经连续两年保持超高增长。
其中,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集中度更加明显,支付宝、财付通两家企业占据了93.4%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82.8%,财付通的市场份额为10.6%。在移动支付时代,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是,同时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5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共发放27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在巨头占据多半个江山的背景下,260多家小企业除了等着巨头收购之外,又将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
连连支付CMO姚敏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新兴支付企业需要突围,但是我们并没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大部分行业里,即使行业巨头异常强大,也无法完全满足商户和用户的需求,市场上仍然会存在基于企业的价值空间。”
然而,新兴支付公司如何打响这场突围战?姚敏称,“这也是我们很多中小型支付公司经常在考虑的问题。我们的出发点有三个:一是正确的战略目标。因为一个公司的生存要有一个大的方向,这个方向对了以后,我们可以以更少的精力得到更大的回报。其次要找出商户和用户的痛点,给他解决掉,我们就有了市场的空间。此外,根据市场的缺点来进行创新,变成自己的特点。”
差异化竞争成为新型企业撬动市场的惟一法宝。沈立涛就是凭借支付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通信账户支付来赢得用户的。沈立涛是北京银贝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中国的通信账户支付里面最大的红利,就是我们巨大的服务用户。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达到12.86亿。在这些用户里面,3G和4G用户有5.5亿左右,还有将近7亿的用户是2G用户。如何促使这些用户都能够使用我们的支付产品至关重要。”
据他介绍,目前银贝壳已经完成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和海外176个电信运营商支付能力的整合。其产品能够支撑合作伙伴从手机端、PC端到电视端的三屏融合。
此外,都都宝高级副总裁杜昊认为,“可能所有人都会对BAT非常感兴趣。在中国移动产业链条里面,BAT确实非常大。但是,BAT不是万能的,BAT很多业务也需要其他专业性公司跟他们合作。小企业需要找到和他们合作的切入点。”
业内人士认为,好比游泳,目前太多的企业还在水上漂着,只有少数企业真正游到了水里面。
由“集中”到“各据一方”
不确定性影响市场份额
未来,移动支付产业会否依旧保持高昂的姿态大步向前?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判断,目前整体线上用户正在逐步饱和,但与此同时,像近场支付这样的一些应用,如果能够在某些层面上有所突破,空间还是很大的。其次是市场规模,会逐步稳定,在结构层面上会有进一步的突破。“这里指的就是移动消费这个层面,它的占比会越来越高。”
王维东认为,在近场支付方面,还需要产业链之间的合作,为用户提供足够优秀的近场支付产品。谈及未来的市场份额,其表示,“虽然整体来讲,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移动支付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其实移动支付真正的市场还是在线下。这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同样存在很多的可能性。所以,现在的市场份额可能并不一定代表明年,甚至后年的市场情况。要看各家企业到底走哪一条路,这种差异化的思路究竟能不能在商业模式差异化上有一些突破。”
通付盾创始人兼CEO汪德嘉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移动领域怎么突破,最终要看用户。要以用户为主、用户为王,了解用户的需求在哪里、用户的痛点在哪里。
汪德嘉表示,对未来做发展预测非常危险。“目前手机已十分普及,大家有支付的需求,怎么把支付做得更简单,在不同的场景里如何更人性化需要重点考量。”
稍早前,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942.6万户,总数达到15.36亿户,增长2.6%,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698万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比2013年提高3.7部/百人。
可见,移动支付的潜在用户和市场足以令参战者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