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炙手可热的智能车联网形势一片大好,正以“疾风吹劲草”般的态势席卷、颠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
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车联网用户数将激增至4000多万,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据中原证券不完全统计,到2017年,中国车联网硬件市场规模将达1471亿元,软件市场规模将达490亿元,整体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车联网将是手机市场后第二大移动互联网+入口,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早已在分食车联网“蛋糕”。但有业内人士提出担忧,传统汽车行业企业在互联网的撕扯下该如何自处,资金热钱吹起的泡沫又该如何应对。
车联网正当其时
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武汉大学客座教授、光合无限CEO余丹15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今天的车联网,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是前端表现,可称之为连接。连接分两种形态:一是延伸客户的感知能力。例如之前移动互联的滴滴打车、易停车等APP,能够将客户的感知从身边延伸至3公里外的一台出租车或一个车位,乃至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这是个庞大的车联网民用级市场,企业要通过深度了解司机的需求,从而设计产品的思路。
二是实现交通智能化管理,比如现在上高速需要取卡,在出高速的时候就能计算出你的行驶里程,要交多少费;但实际可以采集的数据有更多,比如时间、车况、路况信息等等,只要加装一个GPS模块和语音提示系统,把这卡变成香烟盒子大小的记录器,记录下车子在高速行驶时的信息,通过卫星定位、云计算,就可以提供时速检测、超速提醒、高速路况、危险提醒等等更多的功能,甚至能替代花费不菲的高清摄像头。这就是一种管理的连接,提升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更好地抓住了车主在高速上的一些需求。用户感知的连接和管理的连接,构成车联网的前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