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手机就能轻松搞定购物、支付和资金管理,移动支付真正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而这种便利性也让更多的人将支付从现金支付、刷卡支付、PC端支付等转向移动设备。
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7万亿以上,环比增长近500%,这是继2013年环比增长率达到800%之后的第二次爆发式增长,表明用户使用移动端进行支付的习惯已经形成,同时也表明支付产业链已经在向移动支付转型。
在这一背景下,创新支付方式、改善移动支付环境、支付安全等问题成为5月22日第九届中国支付业国际峰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移动支付蓄势
自苹果去年秋季推出ApplePay后,谷歌力推AndroidPay,三星开发 SamsungPay,微软也在准备自己的智能支付解决方案,国外互联网和手机大佬纷纷跨界入局移动支付。而国内,腾讯和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苏宁等都在尝试构建自己的支付平台。
“站在风口下,移动支付领域风起云涌,无论是前期的抢红包大战,还是移动打车大战,以及近日的线下商超抢夺战,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算盘都打在抢占移动支付入口上,想借此打造属于自己的多场景O2O支付闭环,从而培养用户消费习惯,为移动支付爆发时期备战。”银盛支付董事长李鲁说。
在移动支付大势所趋下,传统银行也开始创新思变。东亚中国交易部总经理彭巨钢表示,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进军移动支付既有天然的优势,也是未来转型发展、行业创新的需要。当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明显,传统银行要生存并保留客户,提升业绩,就必须迎合当前发展趋势,满足便利消费者需求。
当移动支付的浪潮越堆越高,除了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对支付形式的创新也势不可挡。支付圈创始人兼CEO朱明利认为,未来,移动支付将向两个方面延伸:一是硬件,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因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移动支付会越来越流行和便利;二是软件,支付与社交的结合让移动支付更方便地在陌生人之间使用,甚至会彻底改变人类货币的使用方式。
李鲁也预测,可穿戴设备是未来移动支付的抓手,作为便利性小额支付的前景非常乐观,也会大大提升移动支付的使用率,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的大数据采集将更加有利于个体与机构之间的连接,未来可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得益于配备了地理位置和生物方面的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有望将移动支付简化到一个点进行,从而大幅提升支付体验。
“移动支付第一个基本属性是帮助用户便利支付和帮助商户降低交易成本,用户不用拿现金,商户不用收现金,里面不会有假币。”百度百付宝首席架构师林雪涛认为,移动支付创新的方向应该是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让商户获得更多价值。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也表示,移动支付给商业模式带来的变化,关键点就在于更方便。“如果能带来更方便,它就会有一个新的模式出现”。例如超市排队,有人不愿意等,它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预扫描,有一个专门的通道直接就可以出去。
“场景 + 支付”是王道
去年是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爆发,一方面这有赖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另一方面有赖于基于移动支付的消费场景的大量铺设,包括互联网理财、打车、外卖、彩票等领域的火热。
在过去的一年中,移动支付始终将场景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场景是从用户这一侧来看,要让用户在绑卡之后有花钱的场景,打车、买票、零售、买单等都属于场景的构建。腾讯和阿里死磕打车大战,手机百度、大众点评、猫眼电影等贴钱抢占电影票市场。缴费、网购、团购、连锁店等优质移动支付场景争夺战也都在持续进行中。现在人们在购物结账时也会发现,在超市收银台前,支付宝、翼支付、微信等移动支付应用的LOGO。
“移动支付竞争的实质是场景之争。”业内人士分析道。
彭巨钢表示,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从狭义上讲是两个概念:一个叫近场支付,通过O2O,通过线上线下去做近场支付。另一个叫远程支付,大家通过手机去浏览商品以后,通过技术手段关联到运营商再关联到用户后面的帐户做进一步验证以后做了支付。“无论是近场支付还是远程支付,未来都有很强的应用场景。”
“我个人认为,支付是一种方式,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其依托的场景。 ”银盛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重成认为,“场景 + 支付”才是制胜王道。未来,移动支付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场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而线下支付可以借助O2O流量优势,将移动支付和传统行业进行融合渗透,从而帮助移动支付在各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落地。他透露,目前银盛支付也正在积极铺设支付场景,包括便民服务、汇款转账、航空旅行、理财POS、快消品、充值缴费、物流配送等,以多场景带动支付用户。
移动支付消费场景的拓展,使其用户人群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认为,得益于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一线城市大量网民正在经历着从“尝鲜”O2O到要服务要体验的深度用户的身份变化。二三线城市O2O用户的规模迅速扩大,餐饮、休闲等本地服务O2O市场模式趋于成熟。
不过,移动支付场景布局是一场持久战。
未来不大可能某一个支付工具通吃所有场景,支付宝凭借淘宝独步天下的时代已过去了,用户可以有多张银行卡、信用卡,就有可能有多个移动支付账户。不同的支付工具专攻一个或者几个场景,在这个领域一家独大倒有可能。移动支付这块蛋糕如何分,还得看接下来各个移动支付工具在“场景大战”中的表现。
安全问题待解
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越快,安全则越关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使用移动支付时最为关注的就是“安全”问题,可以说移动支付的安全程度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上限。
然而,据《2014移动安全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存在支付风险的用户占比达到21.8%,超过5800万户,平均每5个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中就有1个面临着支付安全风险。支付宝统计显示,从拦截和处理的风险状况来看,最常见的风险类型是信息泄露引起的账户被盗和个人欺诈,占到网上支付风险的八成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一边是花样百出的安全威胁;另一边则是移动网民在安全防范上的意识与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有效识别出安全风险;三是产业链上的安全协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百度安全专家认为,根据现有的移动支付安全形势来看,改善安全环境并不宜“强攻”而应“巧取”,先改善产业链生态结构、再解决具体问题,具体来看应从三个方面突破:首先应大力推动对网民移动安全知识的教育,在网民安全防范的能力提升后,将会筑起支付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 第二是跨界合作应加强,从执法部门、安全企业、支付企业甚至到运营商,共同改善支付安全环境 ; 第三是建立移动安全开放平台,通过产业链各方参与协作,形成安全保护闭环。
移动应用安全服务企业爱加密CEO高磊则表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技术源头上防控支付安全风险。此外,还需要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协作,为移动支付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乃至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