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知识产权局针对2003年至2013年之间全球物联网专利情况发布了《物联网专利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美国在物联网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落后于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其中,中国的中兴通讯在物联网领域拥有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
有专家指出,尽管中兴通讯在物联网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但其核心技术的优势并不明显。此外,由于专利转化能力较弱,中国企业并未将专利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对此,专家建议,国内物联网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这有利于尽快将专利技术成功转化为应用。此外,国内企业还要进一步完善专利预警机制,以避免潜在的专利风险。
中兴通讯位居榜首
《报告》显示,2003年至2013年,全球物联网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每年增长近40%。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大巨头谷歌和苹果的专利申请量排名为84位和27位。在该领域,中国、日本、韩国的专利申请量居于领先地位,其中,中兴通讯的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科技公司第一名。
“近5年来,中兴通讯在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已提交了超过6万件专利申请,其中近300件专利申请与物联网相关。”中兴通讯知识产权部高级经理陈尧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物联网通信领域,中兴通讯推出了面向2G、3G、4G的物联网通信模组产品。在物联网平台建设方面,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建设了物联网全网平台。在物联网标准制定方面,中兴通讯作为主要参与方,参与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物联网平台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以及积极参与oneM2M、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开放移动联盟(OMA)等物联网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
虽然国内企业在物联网领域不断发力,专利申请数量占据优势,但有专家指出,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并未占据市场优势。比如在物联网领域的芯片和物联网感知领域的传感器方面,国内与国外企业都存在一定差距,很多国内企业还在使用国外厂商生产的芯片和传感器产品。
北京国之专利预警咨询中心分析员蒋一明经过全球专利文献检索后发现,截至目前,在物联网所有分支中,专利申请量排在前两位的是智能交通技术、智能安防,分别为3.3847万项、3.2531万项。“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较多,一方面与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早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世界各国对智能交通的发展非常重视相关。”蒋一明对本报记者表示,经过中国专利检索后发现,上述2个技术分支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智能交通技术1.0932万项、智能安防1.0043万项。在蒋一明看来,尽管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物联网的多个领域展开了专利布局,各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不断增长,但国内相关企业还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完善专利预警机制,对国外重要申请人的核心专利进行提前预警,做好专利布局规划。
技术应用还需加强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美国的谷歌和苹果在物联网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量不多,但这两家公司已经成为物联网生态系统的主导者。从2014年开始,谷歌和苹果都将手机操作系统向物联网领域延伸,其中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移动健康、穿戴设备等。“尽管美国相关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量不是很多,但其都是围绕物联网领域的射频识别、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提交的专利申请。”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
国内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虽多,但市场竞争优势却并不明显。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目前在物联网领域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只依靠一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将专利技术成功转化应用。
“物联网应用仅仅依靠一家企业的推动是很难实现的。要推进社会智能化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同时还需要顶层设计以及形成行业标准。”王艳辉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由于物联网行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国内企业在物联网领域标准不统一,国内相关企业应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跟踪一些国际联盟的发展动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要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建立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加强物联网的应用推广以及行业联盟建设等。”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物联网人才。同时,国内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专利预警机制,对国外主要申请人的核心专利进行分析,做好专利布局,规避专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