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我们的体育生活将怎样变化?7月2日,重庆市政府举行《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作出系统安排和全面部署。《意见》有何亮点,应邀参会的“商小妹”为你一一解读。
锻炼不用出小区了
未来十年,商小妹一如既往地喜欢锻炼身体,每天上班前,总会在小区内做做运动。
6:30,商小妹准时起床,穿上运动服,走过一片樟树林,来到了小区的体育场,借助健身器材,首先做做热身运动——压压腿、伸伸腰……接着,商小妹围着篮球场跑圈,“每天5圈,雷都打不动!”商小妹笑言,“这是每天的规定动作,停不下来”。
商小妹所住的小区是新建小区,按市政府2015年6月出台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要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之所以能足不出户便可进行体育锻炼,正是得益于此!”商小妹说,以前,她住的小区仅有简单的健身设施,如果想跑跑步、打打球,只有到旁边的小区“蹭”了,如今,“自己的小区已经有完善的体育锻炼设施,充足的锻炼场地了。”
商小妹说,重庆目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了2平方米了,“而就我们小区而言,室外人均体育用地已高于该市0.3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你看嘛,又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还有游泳池!”
来自重庆市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热爱锻炼的重庆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1400万,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保持全国前列。
锻炼可刷医保卡了
商小妹是典型的运动一族,喜欢尝试不同的体育锻炼。这不,她最近又喜欢上打保龄球了,有点让她觉得恼火的是,自家小区没有保龄球馆。
不过,这倒难不倒古灵精怪的商小妹,就在她家不远处,就一家设施一流的保龄球馆,商小妹是这里的VIP。
20:00,商小妹来到保龄球馆,从皮包里掏出一张医保卡,待服务员接过轻轻一刷后,便径直走向保龄球场,“我的医保卡里有钱,直接刷卡,方便!”商小妹说,以前,医保卡的使用功能太单一,主要用于看病、购药,“现在,刷医保卡也可锻炼身体了!”
变化同样源于2015年市政府出台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倡导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试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允许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用于体育健身,推进健康关口前移。
商小妹说,重庆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变化实在太大了,在这之前,许多学校的体育馆只在特定时间开放,现在,大学的体育馆都已向社会开放了,只需要在相应的时间段支付少许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是完全免费的。
特色运动扎推出现
“一天都在城里,我们还是出去走走嘛!”商小妹向一起前来打保龄球的同伴说,希望这个周末到郊区、郊县走走,“已经有很久没有到武隆仙女山去滑雪了,快憋疯了!”
夏天滑雪?你可别奇怪。自2015年市政府出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来,政府便大力鼓励发展冰雪运动等特色体育项目,武隆仙女山、万盛黑山谷等多个区县在高山景区便建起了一座座室内冰雪场馆,滑雪遂渐成为了市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
商小妹练滑雪已经一年了,因为年票有优惠,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每个月都会抽出一两天前往滑雪。不仅如此,她还到忠县划过赛艇,去彭水赛过摩托艇,“这些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体育运动真正走进了老百姓身边”。
2025年
人均体育场地 面积2平方米
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6%以上,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超过500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300万,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93%。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在2020年基础上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1000亿元。该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1400万,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保持全国前列。
10大亮点
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
扶持蹴球等少数民族传统项目
挖掘地方人文资源和民族特色资源,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独竹漂、蹴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色的休闲运动项目。打造体育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
打造体育用品展示集散中心
培育、引进1~3个国际国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培育2~3个各具特色、创新力强的体育产业基地。探索高端体育用品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新型服务贸易,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体育用品展示集散中心。
支持市属高校设立足球专业
调整市属高校体育学院专业结构,支持设立足球专业,扩大足球专业人才供给。建立校园足球、社会足球、专业足球、职业足球“立体式”竞赛体系,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足球联赛。
推进金凤体育中心规划建设
推进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维修改造、奥体中心综合馆建设、金凤国际体育中心规划建设等市级重大体育工程建设,在大渡口建胜、北部新区王家岩、沙坪坝井口、渝北石船等地建设国际单项赛事体育中心。
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支持打造体育服务O2O平台
加快体育服务移动客户端建设,搭建“重庆体育”云平台,支持企业开发多形式、多功能的体育服务O2O平台,推进体育消费便捷化、个性化,不断培育新兴体育消费热点,释放潜在体育消费需求。
设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和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及基地建设、品牌体育赛事举办、体育用品品牌培育、体育产业标准推广实施、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体育人才培养等。将体育产业纳入该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范围。探索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
试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
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倡导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试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允许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用于体育健身,推进健康关口前移。
体育场馆水电气价不能高于一般工业
将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内容及其支撑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税法要求的体育企业,可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15~2017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