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都深信不疑的革命性政策,《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业人士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具体改革实施的过程当中,也一定会遇到很多未曾预料到的问题,那么,决定此次革命的重要关键点在哪里?或成或败,总在一念之间。然而,细节决定成败,我国能否正确把握政策实施的关键点,才是我们大家所共同盼望的。
美国Quartz网站在7月28日刊文称,“中国制造2025”规划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落实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改革承诺。
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侧面表明中国这一世界工厂正在失去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近几年中国工资快速增长,工人工资水平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日本贸易振兴会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工人年薪为8204美元,印度尼西亚为4481美元,印度为3618美元,越南为2989美元,孟加拉为1580美元。此外,中国劳动力资源也不再丰富,独子政策使得劳动人口萎缩,平均年龄上升,且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流水线作业,企业为招收工人不得不提高福利水平。
与此同时,其他新兴市场正加紧努力在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竞争,如印度推出“印度制造”战略,越南正成为中国在消费品生产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且将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上述因素使得中国制造业吸引力下降,特别是在电子产品、服装和鞋等传统优势领域。中国一季度吸引外资同比增长11.3%,但制造业吸引外资同比下降3.6%。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缺乏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影响力,很多只是从事简单的组装业务,而本土品牌产品经常因质量问题遭受诟病。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中国企业往往难以在美国等主要市场立足,如小米手机至今无法进入美国市场,只能瞄准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
中国想避免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双重夹击,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换代,这也是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原因之一。该规划能否发挥最用,难点不在于改进政策提高产业吸引力,而在于能否使整个国家更具创新精神。按照官方煤炭说法,该规划将“以政府为主导”,这恰恰是问题的所在,因为鲜有政府成功主导产业升级、激发创造力的案例。
中国要想提高经济水平,必须深化自由市场改革,减少国家的作用,发挥企业家的创造力。“中国制造2025”已认识到必须加强规则和制度以支持市场经济,中国领导人也承诺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若该承诺生效,“中国制造2025”有机会成功;若承诺流产,美国市场上的“中国制造”标签将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