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成为最大智能终端市场;2014年,中国网民数达6.49亿,中国网上零售额是美国的1.5倍,参与网购人数超过英、法、德、意4国的人口总和……互联网已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海量智能硬件设备正在接入互联网,以及国家在政策方面不断释放利好,这一切让物联网发展有了清晰的美好未来。
然而,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已有10多年,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标准。
在日前举办的物联网高峰论坛上,专家认为,物联网要想取得更大发展,亟待解决产业发展的各自为政、标准缺乏的技术乱战等问题。
不断壮大的市场
物联网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数据显示,从市场规模上看,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3650亿元。此前,据工信部预测,到今年年末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据多家第三方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7500亿元。而在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预测,未来5年,将会有至少50亿个新的设备被连接。“最终,凡是有电的场景就会有计算,凡是有计算的场景就会有智能,凡是有智能的场景就会有互联,这便是物联网全面覆盖后的美好未来。”
张亚勤认为,过去的整体趋势是将物理世界挪移到互联网上,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数字化、虚拟化甚至镜像化。线上以信息连接为主,线下的传统产业企业则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的顺畅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损失并尽量增加产品销路。但在物联网概念被提出后,尤其是线上与线下世界在彼此接近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来自数字世界的技术、思想方法、商业模式逐渐被移回物理世界,从而形成“万物互联”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包括计算、通讯、家电、汽车、医疗设备、公共服务设施、工业制造器材在内,都可能被连入一张浩瀚无比的“网”里。在物联网时代,所有的产业运行都将围绕人的需求,并且以服务为最终目的。
“物联网是互联网走向物理化很重要的趋势,这里面不管是软件还是云,或是硬件、设备,都会产生出巨大的空间和机会。”张亚勤表示。
鸡同鸭讲的尴尬
前景如此美好,物联网近些年来的发展状况却十分尴尬。
早在2000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被提出,但时隔15年,中国依旧在不断定义物联网。也就是说,物联网仍停留在概念上,互联网企业高喊了很多年的物联并没有真正实现。
此前,“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物联网事业应用示范项目纷纷揣着基金上马,但真正投入大规模使用的应用项目寥寥无几。“物联网谈了这么多年,线上与线下企业还是鸡同鸭讲。”科通芯城集团市场营销副总裁刘宏蛟如是说。
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状况呢?或许物联网的标准之争是主要因素。京东IT数码事业部总经理汪延领认为,因为市场还未建立起来,相关参与方就急于制定标准,导致物联网智能家居在过去15年里几乎碌碌无为。
此外,物联网并非简单地基于传统技术和产业来建设和发展。实际上,它是一种跨界创新的大融合。将数以十亿计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并与传统的IT系统互联,势必要求物联网发展要克服系统“碎片化”等多重挑战。
“在物联网解决方案上,标准缺失引发的技术乱战和忽视网络安全带来的隐患,都是掣肘中国物联网发展的难题。”中国物联网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梁泉表示。
何以突围
随着接入互联网的行业与设备越来越多,物联网产业正处于风口。随着国务院在政策方面不断释放利好,中国物联网发展仍然有着美好未来。
梁泉指出,尽管物联网的趋势已不可逆,但国内整个产业链仍面临技术升级的挑战。在芯片与操作系统领域,“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仍然较弱。虽然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已和国际主流水平接轨,但硬件类企业在核心技术上仍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无论从地域还是从行业的维度来看,中国的产业融合过程都是割裂的,这是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梁泉表示,物联网是一个跨界产业,牵涉行业众多,但此前并没有相关的协会机构出来“主持大局”,导致整个行业发展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使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效率较低。
值得庆幸的是,在物联网高峰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多家网络企业发起了中国物联网工作委员会,旨在建立充分协调各方、统一标准的中枢平台,帮助产业生态加速完善。或许,这将给互联网巨头和物联网硬件企业的融合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