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德国,最受人尊重的职业是工程师,但是令德国政府官员们烦恼的是,在如今这个软件为王和互联网益发普及的时代,以硬件技术和制造为支柱的经济模式是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的。
更糟糕的是,德国政府为了让德国企业在建造未来工厂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而采取的措施也受到了威胁,因为美国的很多技术公司也发起了类似的计划。
Trumpf是德国的一家主营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的家族式企业,这家企业还参加了“工业4.0”计划。
这家企业的开发总监海因斯·普罗科普(Heinz-Jürgen Prokop)表示:“人们非常担心谷歌(微博)或者苹果可能会掌控整个制造行业。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想做到这一点,而且我们也有机会做到这一点。”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在两年前创办的一个联盟性质的组织,组织成员全部是企业、高等院校和政治团体的领导人。德国政府的想法是鼓励处于经济结构核心位置的小型企业接受新技术。
去年,AT&T、思科、通用电气、英特尔和IBM组建了一个类似的联盟组织,名为“工业互联网联盟”(IIC)。
这两个组织的目标都是让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制造设备能够更容易相互通讯,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通过预测一家工厂何时会出现闲置生产能力或需要更换配件来减少工厂的停工时间。
据顾问公司麦肯锡称,工厂可以内置感应器来收集各种数据以便更好地分配资源,从而帮助制造商将能耗降低20%,将人工费用降低25%。
只是德国制造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这个行业的从业人数在1500万人左右,大约占德国劳动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据普华永道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与工业4.0有关的工程吸引的资本投资额将占到德国制造商的资本投资总额的一半左右,大约为450亿美元。
据市场调研机构Wikibon估计,全球范围的工业互联网投资总额将在2020年超过5000亿美元,是2012年的200亿美元投资额的25倍。德国工商业商会(German Chambers of Commerce & Industry)的副会长沃尔克·特里(Volker Treier)表示,为了避免落后,中小型企业必须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不要输给最终可能掌握着宝贵的市场数据的软件公司。
德国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落到了英国的后面,当时的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蒸汽来推动的。在德国人所说的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电气推动的装配生产线变成了行业标准,德国成为这方面的开拓者,最好的例子就是西门子。第三阶段的工业革命始于上个世纪中叶,最明显的特点是由计算机来管理生产。德国提出的工业4.0则是下一波革命浪潮,目标是实现机器之间的相互通讯。
当这个市场起飞的时候,德国占有一定的优势。
与使用标准化键盘和USB接口的计算技术不同,工业4.0时代的工业设备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标准。这就给当今的硬件厂商甚至是象Trumpf这样的小厂商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它们可以具备领先于谷歌或苹果那样的巨头公司的优势。
为了抓住这个机会,Trumpf去年将软件编程部门的员工增加了3倍,现在达到了25人。普罗科普说:“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更多的IT专业人才和知识,我们必须能够分析数据。”
尽管德国担心自己能否在新工业经济时代保持其优势,但工业4.0也只能起到宣传造势的作用,而无法在财务资金方面提供什么帮助。在德国政治家和劳工代表的主导下,工业4.0组织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资助高等学府的科研项目上面。
相反,以美国技术公司为主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则比较重视新技术的测试。据说它已经启动了11个试验项目,比如一种能够跟踪便携式工具的使用效率的系统和用以连接各种机械设备的100Gbps网络。
虽然该组织没有透露过总投资额,但仅通用电气一家公司就宣称它在过去的4年里已经在工业互联网项目上投入了10亿美元的资金。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成员数量已经增加到200个,包括日本的日立,甚至连德国的SAP和西门子也加入进来。
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的“制造商生产力与创新联盟”(Manufacturers Alliance for Productivity & Innovation)的经济研究主任克日什托夫·布里道斯基(Krzysztof Bledowski)表示:“两家组织最大的区别是,工业4.0是由政府主导的,而且是德国工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工业互联网联盟已经团结起来,共同试验新技术。”
在德国机械制造商协会负责领导工业4.0项目的雷纳·格拉茨(Rainer Glatz)表示,虽然工业互联网联盟似乎走在了前面,但是德国采用的方法会让工业4.0组织走得更远,因为制造业可能要花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广泛应用速度更快的连网技术。
格拉茨说:“在美国,他们采用的是碎步快走的策略。 而在德国,采用的模式在理论上更加合理,那就是先找到一种成功的模式,然后再执行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