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北京:智能制造支撑高精尖产业
作者:徐恒
时间:2015-11-03 13:48:17
智能制造已成为北京市产业发展高地。仅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角度来看,北京市2014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就将近500亿元。在2015年国家智能制造专项43项标准试验验证项目中,北京的相关单位就承担了23项。

北京:智能制造支撑高精尖产业

  智能制造已成为北京市产业发展高地。仅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角度来看,北京市2014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就将近500亿元。在2015年国家智能制造专项43项标准试验验证项目中,北京的相关单位就承担了23项。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记者采访时表示,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北京在新时期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升级和更深层次的产业融合,这为北京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发展机遇。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潜在市场将进一步释放。

  细分领域特色鲜明 示范应用潜力不断释放

  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角度来看,北京在全国范围内可谓综合创新实力突出,在智能制造领域集聚了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清华、北航、北理工、机械总院、625所、中自所等一批国内较高技术水平的中央研发单位,也拥有一批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企业创新实体。

  令人关注的是,北京的智能制造产业在细分领域拥有鲜明的特色。据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智能仪控系统、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器等关键部件领域,北京拥有和利时、东土科技、航天易联等具备国内引领水平的企业。在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北京的机床所、北一数控、北二机床、精雕科技等企业,在精密/超精密加工、重型/超重型、电主轴加工设备等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太尔时代、中航天地激光、北京隆源等企业具备拥有国内领先的增材制造装备研发创新和综合集成能力;大成高科、艾美特、康力优蓝、智能佳、安川首钢等企业在特种、服务机器人研发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影响力。在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领域,北京的金自天正、国电智深、诚益通、煤科天玛在冶金、电力、医药、煤炭自动化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实力,经纬纺机、中丽制机是国内最大的棉纺、化纤纺成套设备提供商。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集聚了中冶、国网、航空航天、兵装等一批央企总部和大量央企二级企业,不仅储备了大量的技术成果,而且具有广阔的示范应用市场,总部经济效应明显。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潜在市场将进一步释放。

  提出“三四五八”战略 加快智能制造

  近年来,北京市对智能制造培育发展给予了重点支持。中关村示范区2012年发布的《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明确提出将重点培育发展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核心领域。北京市政府2014年印发的《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明确提出实施“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北京市经信委、科委和发改委2014年联合制定印发的《促进北京市增材制造(3D打印)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工作意见》,明确了北京培育发展增材制造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实施重点。今年《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2015-2020年)》发布,针对智能制造提出了相应举措。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北京市经信委制订了《北京创造2025》(已上报市政府审议),提出实施“三四五八”战略(即推动三转调整,强化四维创新,聚焦发展五类高精尖产品,组织实施八个新产业生态建设专项),智能制造作为八个重点专项之一已整体纳入北京高精尖产业体系。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北京市经信委在今年研究组织设立了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并购、股权、债权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智能制造加快发展,除加快落实国家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出台并落实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外,北京市经信委结合北京自身实际和创新功能定位,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强化交流合作、争取国家支持、实施协同发展等,特别是整合了中央和北京地方资源,发挥研发实力突出和验证条件齐备的优势,共同开展智能制造共性基础、行业应用标准体系研究及试验验证工作。

  开展五大行动 做好五大支撑

  “北京在发展智能制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协同和规模效应不明显,北京智能制造企业主要局限于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成套和配套能力弱,大部分领域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强等。”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北京在未来三至五年,将重点巩固提升智能核心装置、智能装备、智能化生产线等关键领域基础优势,加大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推广应用,培育和提升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能力,支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和示范发展;优化发展空间,促进智能制造生产配套、模式推广和市场应用在京津冀区域内实现协同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做好标准制定、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园区建设、项目引导等产业支撑服务,强化智能制造在北京高精尖产业构建、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服务支撑作用。

  具体而言,北京将开展五大行动,做好五大支撑。五大行动包括: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支持力度,推进以系统集成应用为导向的产业集成创新,加强智能制造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聚焦发展关键智能部件、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和数字化车间,培育和奠定智能装备产业核心优势。模式推广应用行动。加大重点领域智能核心装置、装备和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重点领域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智能化进度。新业态新模式行动。重点开展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新模式示范和个性定制、电子商务等新模式示范。空间战略布局行动。推动形成海淀研发创新中心及亦庄—大兴、丰台、房山、顺义多个产业集聚和应用基地的北京智能制造发展格局,主动谋划在京津冀区域内进行产业协作和市场布局。

  五大支撑包括:打造国家标准高地。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充分延展北京智能制造标准优势,以应用为导向,继续与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智能制造共性基础、行业应用标准体系研究及试验验证工作。培育系统集成能力。做好两个集成,包括智能制造装备的系统集成(应用方案)和智能制造模式的行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搭建智能制造平台。从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出发,进一步整合全市智能制造资源。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对接亦庄开发区管委会、核心企业,将智能制造培育发展和示范应用与亦庄开发区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推进亦庄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规划建设。实施重点支撑项目。围绕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专项,在京组织申报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对接重点企业、单位,落实一批智能制造高精尖支撑项目。

上一篇:金融展在沪落幕 升腾积极探索“云支付”时代共赢之道 下一篇:人工智能技术可判断司机注意力是否集中 有助于预防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