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生物识别技术正式入驻社保卡 用于需求与问题分析
作者:本站采编
时间:2015-11-06 08:28:08
社保部近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用卡环境建设,构建支持“一卡通”的技术保障体系;做好技术研究与储备,推动“一卡通”创新步伐。紧密跟踪芯片技术的发展方向,积极研究无线支付、基于互联网服务的用卡方式、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新一代社会保障卡做好技术储备。
关键词: 社保卡 生物识别


  10月28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突破8亿,达到8.09亿人,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发行量任务,实现历史性飞跃,普及率达到59%。

  人社部表示,全国除西藏外,各省份均已全面发行社会保障卡,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4.5%,29个省份已实现所辖地市全部发卡。

  社保部还表示,社会保障一卡通是社会保障卡建设的目标。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入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新阶段,社会保障卡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早日实现“一卡通”。为此,要继续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发行工作,逐步实现人群全覆盖。力争今后两年再增发2亿张社会保障卡,预计2017年底持卡人数将超过10亿,最终实现城乡居民人手一卡;

  全力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推动社会保障卡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支付六类功能的深度应用,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异地就医等跨地区业务中的应用;

  进一步加强用卡环境建设,构建支持“一卡通”的技术保障体系;做好技术研究与储备,推动“一卡通”创新步伐。紧密跟踪芯片技术的发展方向,积极研究无线支付、基于互联网服务的用卡方式、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新一代社会保障卡做好技术储备。

  那么生物识别是如何应用在社保卡系统中的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社保卡对生物识别的需求。

  由于社会保障工作涉及的人员数量众多,生物识别系统必须解决1:n验证时引起的性能和匹配准确性问题;此外,为同时支持多个社保经办机构进行保险金发放,系统也必须具有分布式部署的能力,最后,可以通过与传统身份验证技术相结合实现双因子认证,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如下:

  1)特征采集模式:参保人在系统中注册,填报本人的身份证、年龄、地址、所属单位等基本信息,设置本人的系统登录密码,并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系统将所有用户信息和其对应的生物特征集中存储于数据库中。

  2)认证模式:参保人定期使用密码或身份证登录系统,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以确认参保人的身份和生存状态;系统则根据用户提供的登录信息提取其生物特征进行匹配验证,认证过程中可以录像保存验证资料。

  3)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依据认证获得的身份和生存信息决定如何进行社会保险的发放。

  当然生物识别应用在社保中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许多生物识别技术专家都认为面部识别技术不是一项十分安全的生物验证技术,首先,大部分面部识别系统都有光线、化妆敏感的问题,此外,长相相似的人可能并不多,但在社会保障这类大范围应用时,很可能会引起问题;第三,人脸识别系统还必须面对超精细乳胶面具、人脸面部特征建模技术的挑战,最后,美国安全专家也提出人脸识别系统可能引起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

  因此,人脸识别技术难度很高,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甚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就另一方面来说,虽然生物特征具有安全性高、便携性强、不易篡改的优点,但如果生物特征一旦被仿冒就不可能象修改密码一样被轻松的修改,而这也为生物验证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人们进一步提出了多重生物识别技术,将多种生物特征结合进行人员的身份检验[],从而显着提高了生物验证技术的安全性。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适合社会保障应用的更准确、安全、快速、易用的生物识别技术。

上一篇:“互联网+交通”再提速 智慧停车渐成主角 CEO首度公开发声 爆料行业领先内幕 下一篇:二胎政策开放 奶粉产品溯源问题再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