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传统银行加码移动支付端 光子支付“优势巨大”
作者:本站收录
时间:2015-12-02 09:51:36
移动支付的理念随着“互联网+”潮浪的涌进而兴起,驱赶着银行从传统支付渠道向移动支付发展。

  移动支付的理念随着“互联网+”潮浪的涌进而兴起,驱赶着银行从传统支付渠道向移动支付发展。

  央行于9月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电子支付业务保持增长趋势,网上支付业务金额达464.26万亿元,同比增长44.57%。移动支付业务涨势迅猛,金额达26.8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445.14%。

  银行为何变得主动了

  通过寻找新的合作者的方式,银行逐渐从支付账号提供方,转变为移动支付的革新者。在银行参与下,移动支付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记者从行业里了解到,目前包括平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例如光子支付、移动支付可穿戴手环、指纹支付等。各类新型支付模式的推动下,移动支付生态圈初步形成。原本对于高新技术表现相对“木讷”的银行,这次在移动支付面前为何突然变得积极主动了?

  “一方面,我们认为移动支付是一个入口;另一方面,我们认为解决一个‘出门要带钱包’的痛点。”平安银行零售运营开发中心总经理陈鲲对本报记者称,事实上,不少互联网公司之前也在抢占这个“入口”市场,例如支付宝、微信、拉卡拉等,银行显然已经是“后来者”了,“但凡是入口的争夺战,必然会是非常激烈的。”

  陈鲲称,从本身来说,移动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这些年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而手机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于是就成为了极好的载体。同时,钱包、信用卡和人们的关系紧密度在下降,这也是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多数是围绕着手机展开的主要原因。”

  “传统银行现在有点小痛苦。”作为光子支付创新合作商,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光启”)总裁助理李乐对记者谈到,“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一个时代。大多数银行在管理用户的时候,没有一个平台能跟客户有个很好的互动,不能及时知道客户在想什么,但是互联网公司知道。银行们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到他们正面临着互联网企业这样一个挑战,但是一个新的技术,银行必须经过一个层层审核的过程。所以即使有好的技术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可能先观望。”李乐称,但让他感到欣喜的是,的确有一部分比较有远见的银行尝试新技术的决心是非常大的,这也能让这部分银行走在同行的前头。

  移动支付技术

  “设备改造问题是互联网公司的一大痛点。”陈鲲谈到,“互联网企业喜欢做轻,做快,但面临的难题是POS机准入门槛高,所以互联网公司的落脚点在二维码支付,将扫码枪进行了换代,从识别普通条码推广到二维码。但银行先天有POS机范围广这个优势,改造成本有限。”

  陈鲲以平安银行和光启科技合作的“光子支付”技术为例,他认为,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无卡,无限额,无网络’是我们和光启科技‘试水’的方向。”陈鲲解释称,“光子支付”使用智能手机的闪光灯传输数据,可以在无卡、无网络的情况下不受支付额度的限制完成支付,“有一点是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技术下,是没有支付额度限制的,相比较现在主流的移动支付二维码和NFC技术在安全上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还是应用于小额支付交易的场景,”光子支付“优势巨大。”

  具体来说,光子支付是通过一束光来实现授权、识别及信息传递的支付技术,解决其他移动支付产品经常面临的移动信号不好、单笔额度比较小的问题。与此同时,每次发射的光都动态变化。在现场实际操作中,用户打开手机闪光灯对着POS机上的光子支付感应器照一下,其他环节与刷卡支付无异。


(图一:光子支付交易流程)


(图二:带有光子接收器的POS机器)

  依托于银行平台先天拥有POS机的优势,光子支付对于设备的改造限于在POS机上安装一个光子接收器,成本可控。客户通过带有光子接收器的POS机进行“闪光灯付款”,光源信息返回平安银行的光子服务器。光子服务器是光子支付的技术核心,用于解码光子账号,解码后的交易信息返回客户手机,客户需要输入银行卡密码,并以此来实现“一光一密一笔交易”。陈鲲对本报记者称,光子支付的设备在成本方面,商户只需花几十元在POS机上加贴一枚硬币大小的光子支付感应器,即可完成设备升级,“相对于目前比较常见的扫二维码技术,光子支付可以说是,具有了扫二维码技术的所有优点,但也克服了这一技术的所有缺点。可以说,比较市场上的几种支付方式,光子支付体验好,也是容易推广的一个技术。”

  陈鲲认为,互联网企业先机占尽的移动支付领域,作为后来者的传统银行想要抢占已有市场并不容易,这就要求银行在商户资源与用户资源上“双管齐下”,并且还要解决互联网公司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短板与不足。


(图三:一位用户正在使用光子支付)

  德勤于日前发布的《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称,根据调研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其中小额支付更加受到消费者追捧。德勤表示,2015年的全球研调查涵盖了全球6大洲的31个国家。在中国,共收集了2000名中国用户的相关数据,并将其按照用户的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和工作状况进行了分类。与此同时,报告指出,移动支付的高接受度暗示了当前存在相当大的消费需求,生态圈内的企业需要打造不同的应用场景,确保消费者的高效交易。另外,德勤认为,对于没有使用过移动支付的用户而言,网络信息安全与易用程度问题是最大障碍。

  “安全问题是每一家做移动支付业务的机构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李乐对本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移动支付的行列里来,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业务也面临着与以往的传统银行卡支付、互联网支付完全不同的支付环境,各种针对移动支付的新型安全威胁逐步展现,“安全性必须成为重中之重,一旦消费者因为对于安全性的顾虑,那么他们也就会失去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这对我们这样的公司也好,对于银行也好,毫无疑问是需要把这个事情的每个环节做好。”

  对上述观点,陈鲲表示非常认同。他认为,如果在快捷和安全两者选其一的话,必然会选安全。

上一篇:通用智能交通支持武汉智慧城市 或转型武汉为汽车“硅谷” 下一篇:美国开发新可穿戴设备 用于导盲犬压力状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