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十二期间,当支付宝花重金大力推线下商家“五折消费”时候,银行的复仇在同一天开始了,银联联合20余家商业银行正式发布了官方移动支付“云闪付”。
关于“云闪付”,说白了,就是NFC中国版本。
针对这一新闻,结合当下线下O2O和移动支付的格局,做出相关分析和解读。
NFC支付和二维码支付是什么?
基本含义: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通过近距离发射波普,来实现相互信息的确认。我们生活中公交卡、门卡,都是其具体的应用。
NFC支付,就是相关技术在移动+线下支付的运用,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非常成熟,也是主流线下支付模式。借助于手机这个随身必需品,这一模式发展非常迅速。
二维码支付,是国内在2014年,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支付后,采取的一种折中方式。这一技术,相对比较老旧。
各自优点:对于NFC而言,消费者只需点亮手机屏幕,靠近支持闪付功能的 POS 机上即可完成消费,在支付时不需要打开客户端或联网。
相对而言,由于是双向验证,也比较安全。
对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主要就是习惯和大家现在形成的“快捷”的思维定势。
但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都是自己在线下支付的野心,因此,选择了这一技术。直白点就是二维码是支付平台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技术,不需要借助运营商和硬件商就能玩的很转,而且也足够解决线下大部分固定场景的支付业务需求。
三家混战 两大体系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两大利益体系:
以NFC为代表的支付体系
这个体系,有三大帮派:银联和相关银行、运营商、 相关硬件。例如POS机、手机硬件。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二维码支付体系
这两家,目前通过线下各种交易场景,拓展自己的应用范围。也积极通过各种补贴活动,实现自己的“高频、刚需”梦。这两天的“双十二”活动,就是烧钱让用户培养消费习惯。
年轻人,在先前的滴滴快的打车、外卖、团购、购买电影中形成了相关习惯,现阶段战场也转移到了中老年人这边。
这两大体系,目前看似后一个体系,遥遥领先,但是互联网金融历程来看,才刚刚开始。远远谈不上安全。
手机及NFC,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颠覆,随着银联的组织,才刚刚开始。
终归一统?
相比大家也知道,蚂蚁金服最近的新进股东,全部都是国有资本吧。例如:邮政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等等。
在当今的支付情况下,谁拥有了支付,谁就拥有了金融。
无论是投资理财、融借资金,转账邮汇,其起点都源自账户这个基点。而现当下的金融,已经由原来的“低频刚需”储蓄账户,转变为当下“高频刚需”支付账户。
你买股票也好、缴纳费用也好、购买东西也好,最后都要通过的就是支付账户。
前面谈到了,无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以后的金融业变为这两巨头,类似于国有四大行,其最终的结果,只有国有化。
前面提到了蚂蚁金服最近的新入股东,就是证明。当这种迹象愈为明显,其发生概率就愈大。
相比之下,微信支付发展比支付宝差一些,所以其母公司没有国资入股化。蚂蚁金服则必须这么做,否则,根本生存不下去。
想想六月股灾后,中金公司成为了“恒生电子”的股东,这不是偶然。
因此在笔者看来,现阶段还没有形成那么大的体量,冲击没那么大,所以也需要这么些人,去探探路子。随着事情的发展,就变成了和”无形之手”的博弈。
可能的结果
当然,时代不一样,现在是法治社会,因此,形式会有变化。
大家也看到了今年各式各样的合并案。当三家竞争补贴过度后,白刃相见之时,就有可能会产生类似的事情,只不过层次不一样。
对于可能的结果: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寻找不同的国有资本,最终达成某种默契
这种概率最大,但本质是被一统江湖了。
类似于券商,国资大股东券商不谈,那些民营的券商,基本都有国资股东,只不过是小股东,可能有的券商太小了,国资暂时瞧不上。(也就是民营券商,已有国资成分)
组建合资公司
参见银联最初是怎么设立的。
相互参股
这样方式,在某一阶段应该会有。
因此,无论那种方式,可以肯定的是,补贴烧钱,绝对不可持续。无非创业公司可能钱少点,烧的时间短,腾讯、银联、蚂蚁资本雄厚点,多烧一会儿。
在笔者看来,现阶段跑马圈地有多大,将只是以后谈判桌上的资本而已。
不管最后的混战结局如何,可能生在这个国度,还是需要考虑如何和“特色主义”做博弈,不同的是相互如何分羹而已,也就是笔者所理解的混战后的一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