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交、智慧港航、ETC全覆盖……随着“互联网+”呼啸而来,它就像一根魔法棒,让传统的交通出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渗透到生活、生产当中,同样颠覆了人们的“交通思维”。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在“十三五”规划中,嘉兴市将建成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统一的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开启智能出行新时代。
引入“互联网+”让出行更智能化
昨天上午,嘉兴市民唐华在凌公塘路一家银行办完业务后,没有直接到巴黎都市公交站台等候公交,而是选择了拿出手机,点开“智慧公交”APP软件,输入了起始站点。很快,软件为唐华规划出了3个出行方案,其中有公共自行车与公交无缝接驳的,方案还显示出全程所需的时间、里程、票价。
像唐华这样,运用“智慧公交”轻松出行,已成为越来越多嘉兴人的选择。
“智慧公交”提供了嘉兴市本级所有城市、城乡公交车辆的运行情况、到站距离等信息,连公共自行车网点的位置、可借、可还的信息也都一清二楚。此外,它还可以为用户智能规划线路,该坐什么车,如何转车,如何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间转换,这一切只要交给这个小小的APP就可以了。
记者了解到,“智慧公交”只是“禾行通”12大子系统之一,其是面向公众、提供动态出行信息服务的手机版客户端软件,今后市民不仅可以用这一软件查询公交车、公共自行车以及电召出租车,还可以查询民航信息、铁路信息、汽车维修等更多有关交通出行方面的信息。
“‘互联网+’将促成航空、铁路、出租车、商务租车、商务专车和公共交通为一体的综合化运输体系的形成,对市民来说,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智能化出行。”市交通运输局信息处相关负责人称。
重塑交通运输模式促进经济发展
出行方式被改变的不仅是人,还有货运车辆。
在嘉兴综合物流园物流信息交易大厅,电子屏幕上不断在更新货运信息,有货主发布的货源编号、发货地、目的地、货物名称、货物总量、车辆要求、联系方式等。“现在方便多了,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我们就能看到屏幕上的信息,迅速找到回程货源。”河南籍货车司机张涛说。
让司机快速找到货、让货主及时找到车,这正是得益于“嘉兴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牵线搭桥。“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化交易对接,还有利于城市道路资源的节省和节能减排,并能通过集货功能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为供应链企业节约总成本。”嘉兴市物流公共服务中心总经理赵斌称,该平台会员已达1300个,入驻的物流企业有100家左右,日均信息发布量超过400条。
“互联网+”引入水上运输,也为嘉兴“智慧港航”添一利器。自2013年全省港航系统提出建设“智慧港航”以来,嘉兴港航部门结合国家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工程和国家船联网工程建设,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对控制区内航行船舶的实时动态监管,形成信息共享、高效便捷的非现场监管模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可视化的水上安全畅通网络。
最为成熟的智慧交通物联网应用当属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利用这套系统,司机只要手持一张智慧卡,以20公里以下的时速通过收费站,就可以自动计费。目前,嘉兴市高速公路ETC车道共有96条,覆盖了所有市域范围内6条高速公路,全市ETC用户已近6万户。
除了出行方式,维修、驾培、执法监控等一些传统交通“习惯”,同样因为“互联网+”而改变。
构筑大数据平台打造智慧交通
“‘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行动计划,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颠覆’许多传统行业。交通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是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中,以智慧交通建设为重点,激发出更多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和转型。”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科信处处长许志达认为,“互联网+交通”让老百姓出行更便捷,让物流更加高效,让行业监管更科学,让各部门应急协同指挥更快速。
智慧交通的基石,是拥有一个跨部门、跨系统的大数据平台。为此,需要的是系统与系统、部门与部门间的双“融合”。智慧交通建设涉及多部门,要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在整合运管、公管、港航、城管、港务、公安交警、县(市、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相关交通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今年5月,市综合交通指挥中心也开始正式运行。作为智慧交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数据中心投入使用,迈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的重要一步。
“不管是建立平台还是系统,都要破解行业体制机制和信息不畅的壁垒,推进形成部门合力,实现信息共享。”许志达称,目前已经启动建设的嘉兴市运政指挥中心(两客一危)信息系统项目,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综合型、智慧化信息指挥平台。另外,记者了解到,在“十三五”规划中,嘉兴提出要建成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统一的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对全市综合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实现重点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全面、动态监管,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数字化、科学化的水平,顺利完成智慧交通城市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