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联时代正在到来,这其中涉及的汽车电子技术包括安全驾驶、通讯导航、视觉智能化以及各种识别技术,信息娱乐和舒适环保技术等。这些市场未来会有多大规模?随着智能车联时代的到来,将诞生哪些新的市场机会?真正从人工驾驶到无人驾驶还有多久?在前不久创意时代举办的 2016电子产业年会上,佐思产研总经理余杰对此进行了一一解读。
智能车联时代正在到来, 从人工驾驶到无人驾驶还有多久?
智能车联时代正在到来。不过,所谓的智能网联汽车究竟该如何定义?车载信息服务产业联盟的描述是:具备感知、决策、执行能力,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取代人类行为的车辆为智能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描述则更为具体:所谓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佐思产研总经理余杰认为,智能驾驶时代,其实质上就是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智能汽车的发展过程,是从人工驾驶、辅助驾驶、部分无人驾驶到完全无人驾驶的过程。这也是汽车驾驶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从信息孤岛到全面互联的过程。
不过,余杰同时也表示,真正要从人工驾驶到无人驾驶,这过程大概还需要10-30年的时间。他称,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无人驾驶的测试在开展,而且这种测试会越来越频繁。但现在它还局限在较窄的区域内,未来将扩展到公众区域,如同公交车道一样,慢慢扩展到城市道路,最终扩展到所有的高速公路和所有的城市道路。这会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不断尝试、不断磨合,也需要大众克服过去的使用习惯的障碍及法律的障碍。
“就目前而言,现在的无人驾驶阶段是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辅助技术智能化会成为智能驾驶时代汽车电子的热点。”据余杰介绍,辅助安全的智能化包括很多技术,如主动刹车、识别、预警技术等。再比如ACC、AEB、行车记录,还有疲劳检测、胎压检测、360度检测、道路识别等等。在智能化舒适和娱乐信息技术方面,有车机手机影射及演示、智能车窗、智能左翼、智能仪表、智能导航等技术,未来汽车影院、汽车音响也将智能化,还有人机交互智能化的技术等。
车联网时代,汽车不再是信息孤岛
余杰表示,以前汽车是信息孤岛,但车联网时代肯定不是。汽车会安装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和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全面感知互联,这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第一,车内的感知。车内要安装几百个传感器感知汽车各种部件各种状态和数据信息。
第二,车外的感知。未来的汽车会安装几十个智能化设备,包括摄象头和雷达设备,以便感知周边的路况和其他车辆的情况,这样汽车更加安全,不至于发生碰撞。整个汽车电子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汽车安全,汽车安全是重中之重。汽车安全市场也是最大的市场。
第三,人车互联。现在正在发展车联网,对人车互联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众多的主机厂都在进行车联网的评测,车联网相关的运营平台、技术和软件都在不断推出和升级当中。
第四,车身物联V2V。国内已经有行业组织推动这方面技术的发展,当然,国外发展会比较发达,美国就有一个小镇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车身物联和车物联技术。
第五,人路互联。我们需要了解周边的路况,了解道路的紧急状态,发生了车祸应怎么绕行,这都会通过人路互联的系统告知车主。整个汽车电子产业会发展越来越大,加入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电子占汽车成本比例越来越大,加入企业越来越多。余杰举例称,上海大众帕萨特汽车电子产品已占到整车成本的18.7%,上海通用别克已达到25%,奥迪A6则达到了28%。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将占到69%以上。另外,在中国市场,中国汽车电子制造企业近3000家,其中外资企业数占1/5,本土企业数占4/5。市场份额上,外资企业约占2/3,本土企业约占1/3 。
汽车电子市场增长迅猛 汽车半导体成驱动力
智能车联时代,安全依然是重中之重。余杰称,这其中涉及的汽车电子技术包括安全驾驶、通讯导航、视觉智能化以及各种识别技术,信息娱乐和舒适环保技术,以保证未来的安全驾驶。这些市场未来会有多大规模?余杰用数据进行了阐述。
从数据上来看,2014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大概是1800亿美元左右,2015年接近2000亿美元,2019年将会发展到2800亿美元。其中,安全系统将是汽车电子的主力市场,占据最大的份额,辅助智能发展的市场空间也很大,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而动力控制系统所占份额将减少。可以说,整个汽车电子,每个细分市场都在扩展,只不过每个领域都有着适应自身的发展速度。
而中国的汽车电子市场,其增速高于全球。201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4090亿元,2019年将超过7000亿元,平均增速是15%,明显高于全球9%的增速。此外,高端配置向中低端车型渗透的趋势明显,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也将带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在一些细分市场,动力控制系统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毛利率也高;汽车音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市场集中度和毛利率低。除此之外,这个市场还有一些特别细分的类别,如ADAS系统的摄像头和雷达。余杰称,保守预计,汽车摄像头市场将从2013年的3500多万个增长到2020年近2.9亿个,年均增长率超过35%。来自安森美图像传感器部门的预测数据更是显示,2019-2020年,每辆智能汽车将配备19个摄像头。另外,雷达应用也很多,可以识别车外周边环境。而且,除了倒车雷达,其他关于雷达的设备都很昂贵,比如,激光雷达,要几万美金。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雷达的价格会随着全球市场应用的增多而逐步下滑。
“汽车半导体是整个汽车电子的发展前沿,曾经做芯片的厂家,都把未来的期待放在汽车半导体上。”余杰称,2000年,一辆汽车采用的芯片颗数低于10颗,现在大概需要几十颗甚至上百颗芯片,未来可能达到几百颗。目前平均每辆车的芯片成本约300美元,电动汽车则在600美元以上。2015年汽车半导体市场约为311亿美元,2019年将达到约45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入侵汽车电子产品市场。最有名的便是360团队,推出了360行车记录仪。小米旗下的小蚁科技也在推行车记录仪。他们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一些内容提供商也在互联网上直销汽车电子产品,如凯立德自营硬件终端产品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和汽车传统企业竞争,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余杰如是说。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巨资投入智能驾驶
另外,我国的汽车电子企业,除了在国内市场发展,也在向国外出口。余杰举例称,如启明信息、合众思壮和北斗星通等企业,他们去年的销售份额都增长了60%-200%不等。主机厂和零部件厂也在巨资投入智能驾驶领域,长安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会投入130亿,包括长城汽车、film都将在智能驾驶市场投入几十亿。“现在有上千亿资金融入智能驾驶领域,智能驾驶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非常值得期待。”余杰说。
智能车联时代 ,将带来哪些市场机会?
智能车联时代,将给哪些汽车电子市场带来新的机会?余杰对此作了简要阐述与分析。
1. 车载导航将不断增强联网功能,前装上扬,后装萎缩。
数据显示,2015年车载导航仪市场约为1280多万台(前装占300多万),2019年将增长到约1900万台(前装占1400多万)。而后装市场将逐年萎缩,前装市场则保持40%以上的年平均增速,最终成为市场主流。目前,各导航地图厂商都在增强联网导航功能,用户体验越来越好。联网导航将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
2. 行车记录仪市场2016年将继续增长,之后进入低迷期。
余杰表示,行车记录仪2015年销售量超过2000万,2016年预计达到3100万台。“可无线上网的行程记录仪具备较大想象空间,车主生成和分享视频内容,与一些媒体、视频网站合作,整合更多服务和内容将是这一市场的机会。”他认为,行车记录仪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与ADAS结合;高清;和HUD/智能后视镜融合;后装市场将逐步被互联网巨头占据;未来记录仪可能成为新车标配。
3. 2016年具备增长空间的汽车电子产品
余杰称,智能后视镜、车充wifi、HUD、ADAS系列是2016具备增长空间的汽车电子产品,并一一进行了简要阐述。
他表示,智能后视镜将继续吞噬传统后装导航市场;车充wifi,可以解决车内上网,并且能收集充电的上网设备,具有市场增长潜力;在2016年,HUD产品将逐步成熟,市场开始预热。从技术发展趋势看,HUD将达到720*1280,需要更广的投射面积,增加动画和视频,增加安全和导航信息,和虚拟现实相结合。而ADAS系列,如以防撞、安全为目的的各种ADAS产品形态,如360度全景、多摄像头、摄像头+雷达等将具备较大增长空间。
余杰进一步称,在欧美,TPMS已经成为标配,而在中国,TPMS市场只占20%。ADAS增长倒是非常快,包括传感器,芯片、算法和集成,就算不包括执行器,2019年,ADAS在全球也将达到190亿美元的规模。他同时也表示,智能后视镜和HUD对汽车电子市场来说其实是挑战产品。HUD现在正处于起伏期,可以跟ADAS进行结合,为车主提供更优质和高端的服务。
4. 车载毫米波雷达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余杰认为车载毫米波雷达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主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摄像头在特殊天气和黑暗环境下的不足,给ADAS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带来局限;摄像头+雷达组合方案已经成为汽车厂商和Tile1 的ADAS和自动驾驶主流选择。
2)激光雷达虽然优势明显,但其昂贵的成本还使得他的应用停留于试验车型和高端车型中。
3)V2V/V2X的技术标准仍在探讨中,离成熟和广泛应用还有5-10年。目前汽车智能网联化的重点仍在提高汽车自身的感知能力和识别能力。
4)毫米波雷达的技术比较成熟,价格也并非遥不可及。接下来两年会 有大批毫米波雷达产品上市,价格将快速下降,因此将推动毫米波雷达在防撞和测距中的大规模应用。
5. UBI市场在欧美已成熟,在中国UBI+ADAS终端有良好前景
据余杰介绍,欧洲和美国的UBI市场目前主要的数据采集手段,仍然是基于OBD技术方案为主,市场已经成熟。而中国车险费率改革已经开始,前景非常诱人。“ADAS车载终端与保险捆|绑销售,有助于提高车载终端的销量,中国的智能驾驶市场会迅速起来,采用UBI的数据采集和算法无疑是一种趋势。”
6. 自动驾驶成为热点:3D与2D激光雷达为核心技术
据介绍,2D激光雷达主要是物体检测和车距检测;3D激光雷达除了物体就检测和车距检测外,最重要的是生产一副实时的虚拟3D地图和实时定位。也就是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实时3D地图保证汽车不出事故,实时定位保证汽车轨迹正确。余杰称,这是无人驾驶的关键,定位也需要GPS的配合。
余杰表示,激光雷达是做物体检测最可靠最快捷的工具,比摄像头准确度高的多。Google无人驾驶顾问Robocars曾指出摄像头或许可以做到99%的准确度,但驾驶中1%的差错都是无法接受的。而几乎100%的准确度,只有激光雷达能做到。另外,实时虚拟3D地图每秒需要采样100万点以上,这只有3D激光雷达才能做到。
7. 自动驾驶成为热点:实时3D地图也是关键技术
8. 自动驾驶成为热点:深度学习和高性能芯片的采用
自动驾驶已成为热点。不过,余杰指出,无人驾驶的成熟仍在10年后,现阶段充分利用最先进的芯片和传感器,结合本地化数据和服务,打造符合中国汽车后市场的ADAS和HAD产品,也是本土企业的发展机会之一。
9. 跨行业并购整合结盟将是智能车联行业的主旋律
余杰指出,深圳企业靠后装,上海企业靠前装,北京企业靠包装。不管东南西北,不管互联网、汽车、电子、通讯、ITS、安防企业,都要靠并购、整合、结盟进行智能车联产业链布局。“中国汽车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可进行并购整合的标的很多。为了提升竞争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还应进行全球并购整合。”他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