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相关政策扶持,以及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近两年迎来高速发展期。”辛国斌介绍说。“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15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
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54%,两倍于全球增幅。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增幅为19.9%。
伴随着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大幅增长。
即便如此,我国2014年的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只有36,仅为全球平均水平62的近一半,与2014年韩国478、德国292的机器人密度,更是相去甚远。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伴随着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大幅增长。
“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辛国斌说,“和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中国,蕴藏无限可能。提早布局未来市场尤为重要。”
“制造业只是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之一,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预测称,医疗、国防安全、服务生活领域将催生出数万亿美元的机器人市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告诉记者,我国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
为此,规划特别提出将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创新中心,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抢占发展先机。规划提出“三提升”: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将在财税等政策上对机器人产业予以倾斜和支持,合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