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营管部通过官网公布了对钱袋宝的处罚公示。信息显示,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罚款人民币12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已对包括钱袋宝在内的22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其中最大一笔涉及金额高达5300万元。业内人士表示,持续的高压惩处态势,显示央行对乱象频出的第三方支付仍处于集中整顿期。
刚被收购就遭处罚
公开资料显示,钱袋宝成立于2008年11月,是国内首批获得由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之一,注册资金为1.04亿元人民币,其支付牌照的许可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和银行卡收单。
不过,钱袋宝被大众广泛知晓还源于不久前的一桩收购。今年8月,央行宣布原则上短期内不再批设新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这对于一直渴望获得支付牌照、完成移动支付布局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打击,其中就包括刚刚完成合并的美团点评。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而获得牌照的做法开始兴盛,牌照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9月26日,美团点评全资收购钱袋宝,初步完成下半场生态平台的支付布局。此后,唯品会也通过上述方式曲线获得支付牌照。
料想不到的是,美团的这张牌照尚未捂热,就收到了央行罚单。公示中显示,央行营管部作出此项行政处罚的决定日期是10月14日,决定书文号为银管罚〔2016〕16号。
按照央行等部委4月14日印发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就在10月13日,央行、财政部、住建部及工商总局等部委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
对于为何要对客户备付金实行集中存管,此前央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目前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客户备付金分散存放,既不利于对客户备付金进行有效监测,也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是对支付机构监管的重点,通过制定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方案,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统一缴存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有助于加强账户资金监测,防范资金风险,切实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央行整治仍将持续
从时间上看,钱袋宝成为了央行这次专项整治下的第一个处罚对象。但将时间维度放宽,事实上包括钱袋宝在内,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了22张罚单!
记者查阅上述被央行开过罚单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名单及其被处罚依据,发现支付服务管理和备付金相关管理成为了“违规”重灾区。数据显示,22家被处罚第三方机构中,有10家违反支付服务管理,有7家违反备付金管理,其他被罚理由还包括违反结算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反洗钱规定等,可谓事无巨细。
而在处罚金额上,央行也是屡施重手。这其中,上海德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易宝支付有限公司都曾二次被罚,易宝支付更是收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罚单,罚款加没收违法所得,总计高达近5300万元,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两家也曾同一天被开出总额高达4680.64万元的罚单。单纯罚款还只是短痛,上海通畅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和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则因严重违规而被注销相关牌照,相较而言,钱袋宝受到的处罚可以算是“小惩大诫”。
业内人士认为,从今年以来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乱象频频出手的态势看,相关整治行动仍将持续,结束时间不会早于《方案》中提及的今年11月底。对美团点评而言,高价买来牌照的同时仍需注重操作层面的合规性,否则很难避免新的罚单,进而影响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
“从钱袋宝的罚款金额上看很小,应该属于常规性的处罚,但仍对业界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从央行的角度,希望通过密集的行政处罚,促使第三方支付的竞争环境更加健康、业务模式更加可持续。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问题由来已久,问题的高发与商业模式、收费标准甚至从业机构数量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综合各个方面持续优化改革。不过,从央行前两次牌照续展情况看,行政处罚和牌照续展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行为,如果不是触碰监管红线,基本不会出现因为受处罚而被摘牌的可能性。
[新闻链接]
央行:支付产业进入规范和优化阶段
新华社报道 支付宝、微信钱包等支付方式在便利百姓并飞速发展的同时,支付市场也出现了资金被挪用、信息被截取等问题。在行业发展十字路口,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20日表示,支付产业已进入规范发展和优化调整阶段。
范一飞在2016第五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我国支付产业依然处于发展的机遇期和红利期,但暴露出的风险和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账户实名制有待进一步落实;再如,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问题,已经出现相关风险案例。
据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都已于近日公布,相关整治工作已进行了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