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移动通信网的飞速发展,非计算机设备大规模接入互联网,物联网由此应运而生。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信息革命,将为金融服务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物联网技术又将如何改变传统金融服务?这些疑问正成为热度不断上升的话题。
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传统的互联网,用户是有意识地与网站发生交互行为之后留下行为信息,而物联网却能在用户尚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完成信息的搜集,使物可以在脱离人的状态下获得感知或被感知的能力。由此,物理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被打通,形成了互动反馈。
伴随着物联网的技术逐步深入到产业和消费者领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根据业内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供应和商业使用的市场规模将可能达到4万亿至11万亿美元的量级。在众多垂直领域中,诸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所带来的智能生产、智能交通以及智能生活的雏形正在酝酿,新的商业逻辑将逐步形成。
从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的过渡,物联网技术与金融活动的结合,将为商业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物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开启智慧金融新时代
金融的核心支撑是信用体系,物联网变革了过去的信用体系,建立了客观信用体系,可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降低了虚拟经济的风险,它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有“深度”的金融创新机会。
“物联网金融绝对不是将物联网技术叠加到金融之上的简单概念,而是物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它能创新金融业态、变革商业模式,开辟全新的业务‘蓝海’。”平安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总裁郭强表示。
郭强认为,物联网金融传承和发展了供应链金融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业务理念。物联网为银行提供海量、客观的数字化信息,与互联网数据、交易数据等形成有益补充并进行交叉验证,构筑全新的“四流合一”,使银行获得对企业及供应链更加深刻、更加立体的洞察,在提升风控水平的同时,促进信用体系客观化。
“作为智慧金融的重要部分,物联网金融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他说。
在全新的数字化时代,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驱动金融创新、共同构建智慧生态圈,也将是大势所趋。
“各生态伙伴应通过科技进行数字化升级,所有的物、资产和交易都将成为可传输数据,数字化是创新的底层基石;数字化为产业的智慧化、商业模式的变革以及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孕育出智慧产业;得益于智慧产业的日趋成熟,生态圈的数据具有更高的价值,基于数据分析、认知计算、机器学习而培养出的人工智能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服务领域,并通过系统中配置的管理功能,将服务精准递送到客户手中,实现真正的智慧金融与智慧产业的结合。”郭强解释说。
试水物联网金融
从传统金融到供应链金融,再到物联网金融,银行商业模式经历了从单点金融到产业链金融,再到智慧金融的变迁,其金融服务也在向立体化、综合化和智慧化转型升级。
在国内,平安银行最早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存货动产融资业务中,借助物联网传感设备与技术方案对存货等动产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从而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以汽车物联网金融为突破口,平安银行随后将应用场景拓展至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行业。随着新业务探索和新技术方案研发的不断推进,目前应用场景已覆盖至能源、矿产品、农产品、液态化工、建材等众多行业。
如在与港口合作中,平安银行与港口实施“平台+平台”战略,获取来自港口底层生产作业系统的第一手数据,大大提升了各方的业务效率和风控水平;对于银行以往难以介入的液态化工亦是如此。银行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可获取储罐里的实时物理状态数据,并对外部环境因子进行监测,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可更加有效、充分地服务实体经济。
据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该行已完成物联网仓库的全国性布局,与上百家大型仓库和物流园区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覆盖国内大宗商品主要枢纽。同时,平安银行聚焦港口经济,打造港口物联网金融合作新范式,已与10多家大型港口开展矿产、粮食等大宗散货合作。
事实上,在移动金融、动产监管、追溯体系等物联网金融方面,包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已积极展开实践。业内专家表示,随着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业务管理体系、风险政策、线上操作平台等不断完善,物联网金融业务将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