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见到了三件新奇的“宝贝”:
第一件
你一定以为这是一枚外形普通的纽扣,而它的“真实身份”是一枚RFID电子标签!
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往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工人需要扫描条形码10余次,以采集数据信息,而采用这枚特殊的纽扣后,数据不用人工扫描就能录入系统,不仅信息采集的精准度更高了,效率也大大提升;
第二件
遍布在车间半空中的悬挂系统,红色的履带上挂着红色的提篮和统一的衣架,工人在一块电子屏上按几个按钮,履带就会运作起来,装有原料的提篮就跟随着履带的滚动来到了他设置好的工位,省工又省时;
第三件
这里还有各种软件系统,包括智能工艺CAPP系统、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智能排程APS系统、制造执行MES系统等,不仅实现了远程控制,还实现了实时控制。
你一定很好奇小编是在哪里见到这个事物的吧?
走进位于桐乡的浙江艺素时装有限公司,上千平方米的车间内,从原材料到成品10余道工序,只需数十名工人,原先负责输送材料的工人由悬挂系统代替,效率提升近50%,而人员精简了20%……“未来,在我们集控中心,通过显示屏就可以清楚掌握运行动态,准确、实时地采集生产线数据,监控生产进度和质量。”公司董事长李满一说。
在《中国制造2025》里,制造业的主攻方向便是智能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广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应对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必然要求。李满一正在探索的,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去链接无数个模块化的工厂,为各类商家提供柔性供应链服务。从最初的夫妻两人,到如今的近百名员工和新厂房,李满一人生的这场踮起脚尖触碰的梦想,已落地生根。
穿着格子呢衬衣的李满一,带着小编参观了自己的工厂,一聊到技术问题就兴奋得两眼放光,像介绍自己的作品一样侃侃而谈。
创业为了实现“自动化”梦想
翻看李满一的履历,记者发现,他走过的每一步都蕴含着他的“技术情结”,激发着他的创业梦想。
1989年,李满一从西南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毕业后进入了内蒙古的鹿王羊绒集团工作,并主持参与过公司内部设备自动化改造,是公司里公认的日本岛精电脑横机专家。2003年起就职于上海一家日本独资服装企业,任针织事业部副部长,开始接触到濮院针织产业。于是2005年,当他41岁时,他选择了濮院这个在他口中“创造奇迹的地方”,创立了浙江艺素时装有限公司。
“其实,我创业就为了实现心中一个‘自动化’的梦想。”李满一告诉记者,2007年公司就开始了信息化改造,并使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生产。2010年后,又开始研究Rfid在流程改造中的应用。2016年4月正式开始实施智能流水线的验证型实施,目前一期已进入试运行,同时也在进行网络协同生产的软件开发和测试。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也曾为新软件的测试忐忑而整夜不眠,但创业工作挑战与成就并存,而这正是李满一感受的人生意义。“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第一次运行起来的时候,我觉得真的是太有成就感了!”
打造智能工厂为企业“去库存”
让服装产业更“智慧”,加强技术改造,通过智能制造帮助企业降成本、去库存,这就是李满一的正在实践的梦想。
对于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如何满足今后的消费需要?首先需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向中高端升级;其二是要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其三就是要完善企业的服装管理、运营体系,与市场更好对接。
“这也是我对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探索。”李满一介绍,传统服装供应链的生产机制大多数适用于拥有大订单需求的商家,无法满足中小规模的商家对于快速生产和小订单量的需求。他的主营业务是电商、网红等中小卖家,为中小规模的服装店铺提供小单量,快速生产的供应链服务,可理解为毛衫行业内的“滴滴出行”。
然后,艺素时装通过互联网技术去链接无数个模块化的工厂,从毛衫供应链管理入手,集约原料商和加工工厂资源、设计师资源,改造生产流程中的细节,为各类商家提供柔性供应链服务。依托艺素智能工厂的流程和技术优势为供应链提供产品技术支撑,避免平台化的供应链在技术支持上的薄弱环节,确保交付产品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