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RFID技术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国防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3月29-30日,2017(第十一届)RFID世界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现任物联网中心感知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应用组副组长、卫计委医疗物联网标准工作组专家、ISO/IEC/JTC1/SC31 WG4工作组专家、ISO/IEC 18000-4(mode4)国际标准编辑宋继伟博士就《我国自主创新RFID标准研制及产业化情况》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宋继伟博士
制定自主标准的必要性
国际上,标准化组织ISO/IEC针对各个频段的射频应用都颁布了标准。空中接口标准是RFID技术的关键技术标准,而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RFID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已成为国际上射频应用和产品开发的主流标准。
ISO/IEC 18000-6 涉及15个公司的600多个专利
在大会上宋博士就针对RFID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RFID技术在2000年在国内开始应用,但由于当时技术缺乏导致RFID在国内发展不起来,所以那时主要用国外的标准产品。随着2005-2006年国家技术资金的投入,使得RFID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也逐渐应用于国防、交通、生产制造等多种领域,于2010年国家开始制定自主标准的工作。
为什么要制定RFID标准基础?宋博士指出,长期以来RFID关键技术专利基本掌握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手中,形成了较强的专利保护布局,导致国内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一直都处于技术跟随阶段,受制于人。于是,为打破技术垄断,满足国内及军用RFID应用需求,推进RFID技术和应用发展,迫切需要制定我国自主可控的RFID标准。
自主创新标准的制定
自主标准的制定是从国家当时RFID产业的状况与需求出发,去制定了两个国家使用标准频段800/900MHz标准和2.45GHz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对整个关键技术分析,然后进行虚拟仿真的分析,之后对标准参数进行反馈、校验,在标准制定后期对产品进行物理验证和大量的仿真验证,最后才得出了标准的内容。
制作流程
标准的特点:自主性强,创新面广;安全性高,具有不同强度的安全机制;性能良好,具有高效的防碰撞机制;可扩展性强。
转标工作出台
2012年,国家标准委与总装选取RFID领域为自主技术标准“军转民”的突破口,启动了800/900MHz和2.45GHz射频识别空中接口协议国军标转化为国标的工作。2012年,2013年这两项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此外,2.45GHz空中接口通信参数国家标准已经上升为国际标准,宋博士作为2.45GHz国际标准提案的编译组组长,2014年正式立项,目前处于FDIS投票阶段,这是我们国家RFID领域第一个自主国际标准。
RFID产业化和应用推广
一.RFID产业化
射频识别开放实验室的成立:成立于2013年4月18日,成员有14家,主要是整合国内外技术力量,研究开发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宣传推广标准并为用户提供射频识别技术演进,推动我国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自主空口标准符合性测试平台建设:建立了一套自主标准符合性测试系统,为产品的研发和标准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并开展符合自主RFID标准的产品测试。800/900MHzRFID产业化情况
2.45GHzRFID产业化情况
二.RFID应用推广
800/900MHz标签应用:在商务部酒类追溯与防伪中的应用;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开展机动车电子标识国标制定;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专项等。
2.45GHz电子标签应用:在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信息服务(船联网)中的应用。
关于电子标准院
电子标准院成立于1963年,是国家从事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研究机构。以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为核心,通过开展标准科研、检测、计量、认证、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等业务,面向政府提供政策研究、行业管理和战略决策的专业支撑,面向产业和社会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电子标准院与多个国内标准化技术组织及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标准的应用推广、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rfid世界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