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阿里巴巴高声诵读一句咒语密码:“芝麻,开门吧!”便轻易地打开了四十大盗藏匿宝藏的秘密山门。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的虚拟化、业务交易的移动化,在获取各项网络资源,进行各项网络交易的过程中,人脸识别技术变得很重要。
“刷脸”技术蹭着高考的热度,再次聚焦了大众的眼光。科技巨头们正争相研发面部识别技术,并积极推动其投入商用。百度已开发出需要面部识别才能进入的门,它们可被用于办公室或售票景点;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的4.5亿用户则可通过自拍登陆在线钱包;中国建设银行也允许用户在某些自动贩卖机上通过面部扫描支付;专车应用滴滴出行正利用面部识别技术验证司机身份……除此之外,有消息称,素有“行业发明家”之称的苹果也已申请人脸识别专利,iPhone8或就将支持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涌入市场
要说刷脸的时代已经到来,也不为过。人脸识别技术正通过各领域涌入寻常百姓家。
手机领域,目前火爆的全面屏手机迫于无奈只能把指纹识别置于手机背后,而屏内指纹识别又未能在短期内实现,人脸识别技术相比之下较容易实现。据悉,已有厂商推出了3D人脸识别技术。有业内人士透露,“随着生物识别技术进步,3D人脸识别方案的推出,可以取代指纹识别功能。”譬如,近日风头正劲的iPhone8就有传将搭载面部识别功能,原因在于有消息指出,苹果已斩获一项人脸识别相关专利,该专利名称为“使用面部识别锁定和解锁设备”。
智能应用领域,微软在早2015年就推出了一款测试工具,通过识别人脸可以猜测用户的情绪。发展至今,自然不止于如此。仅以国内来说,据了解,阿里旗下应用蚂蚁金服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达99.6%,再配合眼纹等多因子验证,准确率为99.99%,远超肉眼识别97%的准确率。出行软件滴滴日前也介绍称,滴滴平台所有用户,在经过人脸识别等简单步骤后,系统会自动判定注册人是否具备租车资质、是否可以下单租车。
商业化蠢蠢欲动
作为三星手机的复兴产品,三星S8可谓性能十足且黑科技满满,其不仅使用了Note7上出现的虹膜识别,还支持人脸识别技术。如此看来,苹果iPhone8也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概率极大。毫无疑问,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纳入研发参考的、给人们带来高质量生活的又一科技解决途径。那么,面部识别市场已打开,能否就此成为智能社会的新“入口”?
赛迪顾问预测,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4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8%。一方面,目前智能手机3D摄像头的潮流席卷,已为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了机遇。据了解,目前3D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原理即为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2D图像,辅以结构光方案和双摄算法,也可实现识别功能。其3D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摄像头上下左右偏移15度,图像画质还可以保持高分辨率,完全可替代指纹识别。
另一方面,人脸识别在一些行业已经有所应用,如公安领域的出入境边检、刑侦等;教育行业的到课人脸考勤、学校宿舍出入管理、幼儿园接送等;交通领域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景。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风潮的进一步涌进,人脸识别作为人和智能的连接入口,商业化潜力十分可观。
路漫漫其修远兮
聚焦国内市场, 今年“人脸识别+指纹验证”引入高考备受关注。 从支付宝的“刷脸”付款开始,人们也终于能够凭借自己的生物学特征来证明身份。此外,虽然中国面部识别技术背后的基础性人工智能研究与欧美处于类似水平,但中国在商业应用中已经取得领先优势。譬如,世界上首个面部识别的“独角兽”即是位于中国北京的Face++,该公司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
只是,每一项技术都有利弊。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做出完美的平衡才是市场最需要的技术。此前,有美国的技术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人脸识别并不安全。而人脸识别在一片火爆的状态之下,其完整的商业模式及架构实则并不十分明朗。
人脸识别因其非接触和智能化等特点,其应用领域超出传统的生物识别范畴,只是在某些领域的小规模应用,未形成系统化的规模应用。尽管目前来看,其应用空间十分广阔,但如何有效商用,应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产业间如何相互衔接,进而如何打造开放共赢的生态链条,皆是尚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