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国电信宣布NB-IoT在京正式商用,推出首个NB套餐,以连接数计费。
在人与人之间的通信相对饱和的市场环境下,三大运营商均将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即物联网视为下一个增长点和竞争高地。为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三大运营商一哄而上以激进的姿态启动NB-IoT的网络试验和商用计划,并将NB-IoT迅速升温为通信行业的热点。
产业链谁获益?
物联网加速落地,受益过程先硬件、后运营。相关芯片模组厂商最先受益,如中兴通讯(提供NB-IoT/低频4G主设备、终端芯片、模块)、高新兴(旗下中兴物联是领先的物联网模块和终端开发商)、广和通(领先的物联网模块厂商),而随着未来表计类规模效应显现价格将逐步降低,渗透率将显著提升,预计以水表、燃气表为代表的智能表行业由于行业集中度较高、受益确定性高也将得益,而物联网运营类企业也将受益于物联网连接数增长和增值业务拓展。
运营商如何切入?
运营商主要切入点包括:一是提供硬件,如中移动过去销售移为通信的物联网通信模块,现在自行开发和销售通信模块;二是提供应用使用平台(AEP),方便下游客户自助开发物联网应用,如中移动OneNET、联通合作的立子云;三是直接为下游客户开发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资产追踪服务、在线医疗告警等应用。这些服务可以是运营商自己动手,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运营商和外部的专业合作伙伴一起提供这些服务。
运营商面临什么挑战?
尽管物联网面临着新机遇和新增长,但是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是商业模式未明确、机制体制受限。
商业模式未明确表现在运营商单靠网络连接优势难以形成盈利模式。相对于人的连接,在物物连接领域单纯传输层的ARPU极低,无论流量还是连接数计费给运营商带来的价值极为有限。仅从连接收入计算,NB-IoT设备每月产生的流量不仅小于手机的流量,也远远不及传统蜂窝网络设备带来的连接收入。
AnalysysMason报告的数据指出,到2025年,运营商物联网的连接收入仅为280亿美元,占全球移动电信总收入的3%。
机制体制受限也是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瓶颈。在诸如芯片、模组、硬件等领域,国内运营商难以通过投资收购形成核心能力,迅速进入行业,而只能通过合作或者自主研发的形式突破个别技术难题。
运营商如何应对挑战?
NB-IoT的商业化进展目前处于第一阶段,该阶段中运营商首先要以连接为王,推动批量化的终端接入网络中,最为直接的是商用初期对终端进行补贴;在夯实连接能力后,以数据为王,基于物联网场景复杂、业务多样的特点,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创新、智慧运营、精益管理和业务创新;最后,以应用为王,凭借数据平台的强大和扩展性构建应用汇聚平台的能力,类似移动互联网领域的APPStore,基于IoTStore支撑、触发各个行业的业务和服务创新。
运营商要想真正在物联网世界里拥有自己的核心位置,必须将关注点由技术和网络管理扩展到生态系统构建,通过IoT平台的能力开放,聚焦IoT行业应用,构建IoT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