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大家刷朋友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题:BAT如何布局人工智能产业、BAT如何抢夺AI领域人才、BAT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揭底。其实,不仅是BAT三家,其实国外多个巨头和国内的华为、网易等也开始设立人工智能部门或研发人工智能与自有产品结合的新品。
其中的主要趋势是人工智能与人的结合,面向个人应用和医疗等民众需求的应用服务,人工智能自此将全面引入个人生活,开启C端市场的大爆发时代。
国际巨头组建研发团队面向“人”的需求大步前进
近日,微软、谷歌、IBM三家巨头开设人工智能部门,特别是吸引优秀人才和专家加入各家麾下,集中改进人工智能的交互性和对用户需求的判断。
比如,微软宣布成立微软AI研究院,即全球微软研究部门下属的机构,专注于研究如何让该公司的软件变得更加智能。IBM也正在改组旗下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门(Global Technology Services) ,力求让部门更加依赖于人工智能。谷歌也不甘示弱,加紧宣布了一个“人+人工智能”关系的研究项目:PAIR计划。
三家紧锣密鼓地成立专家团队和新部门,主要聚焦于人才吸引和提升人工智能的“服务能力”。以微软为例,此次的AI研究院将会把大约100个AI专家汇集到一起,群策群力,以更快更好地攻克AI难题。不久之后,微软将会真正专注于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消费者已在使用的工具中。虽然没有具体透露是否会用在办公软件或其他应用中落地,但从其研究领域涉猎之广可以看到,其中包括自适应系统化和交互、空中资讯和机器人、人机对话、深度学习、资讯和资料科学、知识技术、语音与资讯技术、机器学习与优化、机器教学、自然语言处理、感知与交互,将会全面触及普通用户的生活,比如个人语音助手和智能音箱等,大力提升现在人工智能对人的需求的判断和解读。
在面向人的需求上,谷歌的计划更是一针见血,直接将“人+人工智能”作为计划的主题,而且在阐述时还特别指出了语音识别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之前用户一直针对进行某个主题的语音搜索时获得所答非所问回答而大加吐槽,所以谷歌认为,今后的人工智能应该更加读懂用户的模糊需求。此外,在医疗影像行业,人工智能更致力于让不懂技术的人群用好技术。比如,谷歌已经与Moorfields眼科医院展开合作,开发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系统,可以从眼睛的数字扫描中识别眼睛疾病。
人工智能面向个人应用已成为巨头默认的大趋势,这背后自然离不开计算平台和算法的优化,在这方面以硬件出身的IBM就借此展示了优势。近日,IBM将原有技术部门改组,在改组之后,新部门将帮助IBM的客户把电脑网络的受破坏的程度降到最低水平,例如服务器宕机、数据交换功能发生故障等。
此新部门之所以能这样做,主要就是因为其能够在这些故障发生之前预测到这些问题,进而自动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例如通过协调其它云计算能力或者转移瓶颈之处的网络流量。IBM的人工智能布局更偏向干货,用人工智能保证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为上层开发应用服务保驾护航,而且这也是个人用户所需要本质支撑,C端用户不只是对语音搜索等功能感兴趣,同时更希望网络运行和电脑性能更稳定,毕竟突然死机的事情会让所有便捷功能无从谈起。
国内巨头瞄准“云端”支撑 手机、娱乐全面融入人工智能
国际巨头不断将优秀人才纳入帐下,国内公司也不甘示弱。与国际巨头重视研发能力不同,国内的行业发展更希望选择从底层支撑出发的路线,和IBM的选择有些不谋而合,特别是云平台的发展已喷涌而出、日臻成熟之时,将云与人工智能打通,之后将会更好与“人”的需求结合,提高应用服务的“智商”。
提起云平台,可能首先就会想到ICT厂商,特别是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更为重要。举例来说,华为消费者BG CEO、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近日就曾公开指出,人工智能将使行动互联网进入到智能互联网时代,从App时代发展到智能助理+API时代。端、云、芯片的协同智能化体验十分重要。
他同时表示,华为已投入人工智能处理器的研发工作,将于2017年底前选择适当时机发布。也有消息透露,此芯片将会首先搭载在其新推出的手机上,重点保障金融支付的安全和汽车通讯的智能。在华为的云平台遍布天下之后,如何让数据在云端和终端上协同成为重点。这就需要智能芯片将万物互联,不久将来智能助理+API将带来移动智能设备跨越式的转变,一举解决当下APP爆炸带来的服务碎片化问题。
在芯片解决了云端和终端的智能协同后,更多的应用服务可实现更强的交互性能,特别是读懂用户的模糊需求方面将会有提升。以网易为例,近日也对外展示了其人工智能事业部的最新成果:网易洞见、网易影见和网易波特。这些基于AR、投影交互和智能机器人的解决方案都运用了云平台的强大支撑,在用户享受智能体验的时时刻刻都有海量的数据在高速传输,高效分析后为用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
结合云平台和人工智能,将会让邮箱、游戏、云音乐、网易云、电商、有道等等得到更多智能支撑,也为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AR、BOT、AI开放平台等产品和服务。
总结来看,网易人工智能部门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他的发展路线,不会主攻基础性研究,更重实际应用。所以网易人工智能开发的技术首先从业务上的需求出发。比如网易有道的翻译服务,需要用神经网络翻译技术。
与华为同样重视芯片性能一样,当看到传统的CPU在模型训练上效率很低、而GPU在训练神经网络上表现非常好之后,网易从前几年开始就大手笔引进高性能GPU芯片,从而更好完善云计算+人工智能的链条,加强基础技术支撑,将视频、音乐娱乐、游戏、电商、有道词典等全产品线引入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火热程度已无须多言。各巨头转向由人工智能驱动业务布局和未来发展也是情理之中,从中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正在越多地融入个人应用服务中,特别是智能手机、语音助手、网游、电商等涉及个人消费升级的领域中。
同时也需要看到,人工智能并非万能,在技术不断迭代和升级过程中,也不能完全依赖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数据积累和模型优化过程中还需沉潜下来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