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亚马逊发布的一条无人超市Amazon Go的广告开始,无人零售店的概念逐渐引发市场关注,国内一众互联网企业、生鲜超市、识别技术方案研发公司都纷纷在这一市场展开“卡位战”。
第一家无人零售便利店Amazon Go在美国西雅图开张,之后两个月,2017年2月,深兰科技就宣布与芝麻信用合作推出“takego”无人店系统;6月初,BingBox缤果盒子无人零售店在欧尚、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开始试运营;7月8日开幕的天猫造物节上,阿里巴巴展示淘咖啡无人店。
尽管入局者们的运营思路、技术选择和商业化计划各有不同,但都旨在利用视觉识别、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让顾客能够自助完成选购、结账等操作,希望将传统线下商店全面升级为毋需人工值守的商店,以降低人工成本。
不过,如何变得更“聪明而善解人意”,将人们拽出家门,才是无人超市从纸上谈兵到成为未来零售业“标配”的关键。
无人值守靠什么
以生鲜电商为核心业务的缤果水果,是无人商店领域尝试大规模市场化的先头部队之一。位于广东中山地区的首个缤果盒子无人零售店,甚至比Amazon Go还早一年多,截止目前,全国已有10家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分布在广东、上海两地。
“在即将到来的8月,缤果盒子将会登陆北京等地。预计8月底前我们还会在华南地区的多个城市铺设200个盒子。缤果盒子公关总监吴海宏告诉《财经》记者,新一轮大规模铺设马上要开始,按照计划,缤果盒子在全国铺设规模将超过5000个。
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无人值守的商店的进门方式就有所不同。使用者要打开缤纷盒子店的大门,需要在企业官方微信渠道绑定手机号,并扫商店门口的二维码,在系统识别用户身份后,店铺大门才会打开。二维码相比传统的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
这样的无人店,更像一个自助超市,可算无人店1.0版,顾客通过三个环节可以成功完成购物。
首先,选合适商品。这时即便只有你一个人在静静地选看商品,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传感器、计算机、生物识别系统等一系列的机器和数据因你而在快速地运转着。
用户将选好的商品手动码齐,放在收银台监测区,然后,等待通过商品包装上的RFID便签录入信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这是商业领域的一大关键技术。它是通过无线电讯号,来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利用这一技术,识别系统根本不需要直接接触商品。RFID技术源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用于辨别敌我飞机身份。当人们意识到将RFID以便签的形式,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可在全球流通,于是20世纪60年代RFID技术进入商用,近年来,更被视为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最后一步,就是扫生成的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完成支付。阿里淘咖啡连扫一下这个动作都免了,利用支付宝免密支付的授权,在通过淘咖啡门口的一道“免密门”时,身上商品的款项就会在此前绑定的支付宝账户中扣除。
“有用户跑到店外逛去了,后来跑回来问我还没付钱怎么办,我笑着说没关系,留意下支付宝账单就好。”一位蚂蚁支付的工作人员分享了天猫造物节活动当天的一则趣事。
无人商店将值守任务让渡给智能系统后,让智能系统完成人类店员无法完成的任务,也借此完成了一次腾笼换鸟式的升级。
商家降成本
还要吸引客户
尽管刚刚开始,无人店市场的运营目标已存在巨大差异:迫切希望市场化的中小型无人零售超市,与定位特色消费体验的无人购物体验店。
无论如何,节省人力成本,无疑是最受商家欢迎的无人店特色。
虽然背后运营和维护人员仍然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无人零售的总体人力成本相对同等规模的传统商店还是有所降低。“据我们计算,每一个缤果盒子所需人力为传统便利店的1/4,运营成本是他们的1/8,理想状态下,一个工作人员可以管理20个盒子。整体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吴海宏称。
对于加入无人零售战役的商家而言,快速跑通一套无人零售体系,搭建起后端的供应链、运营系统,测试潜在的风险这一系列的障碍都要一一揭开。
还在内测阶段的Amazon Go能支持20人同时进店购物,淘咖啡能支持50人,缤果盒子和快猫等客流上限仅为1到2人。在缤果盒子商店的客人购买的商品超过5件,还得分批结算,用户体验算不上优秀。上述两个问题都受制于传感器识别能力和物品追踪算法水平,也是无人商店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这些障碍都移除后,才能把真正无人销售的场景带给用户。背靠巨头阿里的淘咖啡,和Amazon Go一样,关注点在客户消费体验,目前还没有商业落地的确切时间表,这与缤果盒子渴求快速市场化的运营思路相反。
占地近200平方的无人购物体验店阿里淘咖啡,以“进门后不用手机操作”的卖点引起大量关注。
“你可以把这个两百平米的无人零售店,看作是整个阿里系的新商业模式和技术练兵场。”一位蚂蚁金服的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分析,“淘咖啡店铺里运用的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自动支付技术、生物识别等技术,都是阿里未来希望为消费者提供的消费体验的基础。”
顾客每次购物都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正是大数据优化销售的最大助力。“顾客购物记录、在货架前的停留时间等数据都会成为我们重要的参考,持续积累后在店面设计、商品摆放、关联商品选择等方面。”负责淘咖啡项目的阿里巴巴公关总监杨树对记者说。
提升消费体验注定成为无人店的另一个重任。淘咖啡并没有规模化铺设计划,而更像是一个消费文化的传播者。“我们没有指望在这个项目获取多少利润,它的定位更接近新时代的消费体验店,让消费者们都能感受到技术和设计带来的更美好的消费体验。”杨树说
无论想如何秀出无人商店概念,年轻顾客都会是核心用户群,从这个意义上看,把购物这件事变得真正好玩起来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一个二次元消费者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在家附近的店铺会经常出现喜欢的动漫的主题活动,相关的周边越出越多。”杨树说。
体验好是王道
无人商店入局者们运营目标的分歧,也表现在技术方案智能化程度的选择差异上。
以缤果盒子为例,由于其目前采用在商品上加贴RFID标签的方案,需要消费者手动将产品在收银台扫描器前摆放整齐,而且每次只能完成5个商品的扫描,因此其较高的辨析错误率和不够便捷的操作受到诟病。
RFID标签识别技术本身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一方面,受材质限制,裸露在包装外部的RFID标签容易被自然磨损或人为毁坏;另一方面,扫描仪器对液体、金属、铝质包装上的RFID标签难以识别。
RFID标签识别优点却也很诱人,更低的造价和更成熟的技术运用方式,让RFID标签更适合在无人商店市场扮演“攻城锤”角色,新兴的商家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RFID技术已经很成熟,也能满足无人便利店的需求。RFID目前是我们的过渡产品,其成本结构不是最优的,它对后端供应链有一定的改造压力。”吴海宏告诉《财经》记者。
深兰科技的“takego”无人店系统技术支走得是“黑科技”路线——扫手进门、自动识别。这意味着放弃了扫码入店和射频识别技术。
有赖于更强大的生物识别技术,“takego”无人店系统会根据每位顾客手掌毛细血管的结构生成一串加密字符,由于人类寄存于手掌毛细血管结构具有终身不变性,且无法被复制,这串字符就会成为安全性极高的“终生ID”。在进店前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快猫超市就能实现“扫手开门”。
进入购物环节后,对购买物品的监测、识别与跟踪是无人店真正称得上智能化的重要指标。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店系统,能在顾客离开商店前自动监测其所持商品。无论是拿在手里、揣在裤袋还是放在包中,顾客关门时就会收到所持商品的账单,并由系统自动扣款。Amazon Go和“takego”追求的是这一智能技术的全面落地。
毫无疑问,要提供爽快的“拿了就走”服务,无人商店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投入显然会比单纯使用RFID标签会更高,这也是无人商店入局者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每一个技术热点出现之际,业界对其寄望也不会是局限在解决单一的问题。无人商店概念除了对顾客体验环节有所提升外,对运营效率、选址灵活性、后端供应链的数据支持等多个环节都有望带来巨大影响,开“脑洞”的空间非常宽广。
从目前市场状况看,无人便利店是对零售业自我补充和优化的一种形式。“无人便利店是新零售浪潮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场景。它在定位、商业模式上都与超市、便利店有所不同,一如互联网不可能取代实体一样,任何零售形式都不会颠覆而只会优化行业,使商业得以不断进化。”吴海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