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物联网,原来是一部“易筋经”秘籍
作者:王一鸣
时间:2017-07-04 09:24:30
相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或许离我们更近一点,任何企业都可以从最简单、纯粹的连接开始,循序渐进、推进一系列的数字化项目落地。在不断追逐商业价值的过程中,“洗髓易筋”,实现生产力的升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在《物联网的价值,是因为信息成“环”》中,我们谈到了一个未来的景象:产业革命,生产力飞跃,数字驱动商业发展……

  但是,他们都还很遥远,我们不可能瞬移到达未来。而如果要从现在开始起航,我们需要从触手可及的商业价值中寻找驱动力,从眼前的第一步开始。

  德勤在研究报告中找出了这些具有“现实意义”(驱动力)的价值,他们是从89个物联网实施案例(2009年~2013年)中统计总结出来的:

  1.效率提升(占比65%),包括供应链优化、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商业敏捷性、合规性,其中的供应链优化最受关注。

  2.收入增长(占比22%),包括提升客户体验、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市场、核心业务的增长、更好的定价,其中的提升客户体验最受关注。

  3.风险管理(占比13%),包括产品安全性、资产安全性、提高作业环境安全性、有效管理保修和召回,其中的产品安全性最受关注。

  从企业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到,企业在上马物联网相关项目和业务的时候,均是立足与眼前的商业价值(占比最大的效率提升,是最实际的商业需求)。

  这也是在告诉企业和相关人员,在开发物联网应用时,虽然策略要长瞻远顾,但具体到提供服务、推出项目的时候,还是要锁定企业自身近前的商业诉求,在能力范围内自我提升。

  所以,笔者个人认为:德勤的第一条物联网策略:“目光长远、小处着手、价值驱动、快速升级”最接地气,是物联网发展初期(或者说是数字化转型初期)的关键要点。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德勤的后四种策略(1、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和客户生命周期 2、强化大数据应用能力 3、提升安全性 4、明确生态系统力的定位和合作)的实现,都需要以第一条策略为宗旨,逐步展开。

  还要补充一点,在德勤所介绍的物联网项目的目标其实非常统一,恐怕这份报告的作者也没有发现这一点。

  对于物联网项目的三类价值目标:效率提升、收入增长、风险管理,如果我给出另一个字符集来比较,其一致性就显而易见了。在《Leaders Ought to Know》一书中,作者“Philip Van Hooser”罗列出了管理六大目标:安全、效率、利润、品质、创新、员工敬业。

  对照三类物联网价值目标的细分项,就会发现:管理目标中除了最后一项“员工敬业”,前五项都是物联网项目的实际目标。物联网项目的价值和企业管理目标,是具有一致性的。

  所以,企业在上马物联网项目的时候,多是以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为准,寻找易下手的项目(多数是效率提升方面)逐步开展。

  在未来,生产的信息系统必然会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或者说是颠覆。说的简单一点:生产信息的传递方式、处理方式的改变,会使得管理模式发生改变。

  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人员其实由“3类-10种”角色组成:

  1.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方面: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3.决策方面: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

  说的简单一点,管理者要负责权力(领导和影响)、信息(获取和传递)、决策(计划和实施)这三个方面。其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在这10种角色中,和信息、决策有关的达到7种。从中可以看到,信息本身对于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就和人的劳作模式一样,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流转,也是三层成环的(感知-连接-智能)。

  首先,是在生产中发现问题(感知-发言者),由基层的管理者采集后将信息向上层传递(连接-传播者);

  其次,中层可能会将信息继续向上层传递,或者直接负责处理(智能-故排除者),他需要协调内外部资源(智能-谈判者),并分配资源(智能-资源分配者);

  再次,实施计划和相关要求被管理者向下指派,最终到达生产一线(接受者)予以执行。

  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工作中有很多管理活动,涉及到生产信息的处理:汇报、生产例会、各级会议、档案管理等。当然,这些活动中还需要用到各类信息工具:邮件、Excel、PPT、工单系统、OA、ERP等等。

  数字化转型是对生产信息产生、传递、处理方法的整体重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传感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会逐步渗透进生产管理工作。

  它们作为新兴的信息工具,会替代或者融合原本的管理活动和信息工具,使得信息流转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既提升生产的效率,也提升管理的效率。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可以预见:会议和邮件会减少;耗费在PPT和Excel上的时长也会缩短;那些原本各自独立的管理系统也会上网,和其它系统对接,并向自动化运行的方向发展。

  企业管理工具和方式的进化,会推进管理架构的扁平化和灵活性的发展。管理本身并不会消失,而是被新的信息工具推向“系统升级”。

  信息系统整体性地演进(数字化转型),将带来生产效能的整体性提升。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的缩减。

  另注:从企业生产信息流转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说起的管理问题:“官僚主义”,其本质就是一个“信息杀手”。

  在官僚主义严重的情况下,一线对中层、中层对高层、高层对董事会,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具有选择性地传递信息,造成源信息失真)。这样的模式长时间持续下去,就会造成企业的感官失灵、传递失真、决策失误。

  失去“痛觉”的企业未必会失去“利润”,但面对变革时必然是迟钝、迷茫的。由于对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了重构,数字化转型会缓解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但也不能指望它能治根这些问题。

  结束

  物联网初期的发展,以运营效率为主要目标,并逐渐增加其它方面的商业价值(收入增长、风险管理)。物理网项目的目标不仅是商业价值,还要追求生产资料的全连接,并伴随着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成熟,最终构建起“成环”的生产信息体系(数字化生产)。

  企业的信息系统由前赴后继的数字化项目不断推进,最终从“运营效率的提升(生产力)”实现为“结构效率的提升(生产力)”,从而完成企业(行业)真正的数字化转型的旅程。

  相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或许离我们更近一点,任何企业都可以从最简单、纯粹的连接开始,循序渐进、推进一系列的数字化项目落地。在不断追逐商业价值的过程中,“洗髓易筋”,实现生产力的升级。

上一篇:利与弊:工业互联网构建B2B产业蓝图8种路径 下一篇:从马化腾手撕朱啸虎2个半小时,看共享单车物联网生态的入口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