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得益于阿里和腾讯不计成本的地推和各种补贴,移动支付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是在二三线城市,街边小店水果菜场,拿出手机也都能畅通无阻。
“如果说电商支付市场目前依然是支付宝的天下,那么在线下的移动支付领域,微信作为后来者,正在以咄咄逼人的态势压迫支付宝。”中付支付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从2014年开始就以每年近10%的速度下跌。”
微信今年的“88无现金日”活动是另一个很好的佐证。微信支付运营总监黄丽此前表示,第一年无现金日只有8万线下商家参与,去年是70万,今年用的词则是“全行业线下商户“。活动时间也从1日开始,持续一整个月。
显然,以线下场景消费为主的移动支付的上半场竞争,已经结束了,微信后来者居上“险胜”支付宝。
但竞争从来不会轻易结束。支付宝这些年来除了在电商领域继续扩大份额之外,还悄悄构筑了另一条护城河——芝麻信用。
而这实际上也开启了移动支付的下半场竞争:信用之战——基于信用体系建设的金融场景。
早在2015年,支付宝背后的蚂蚁金服就正式推出了芝麻信用,几年下来,芝麻信用接入的服务越来越多,涵盖了住宿、出行、消费、贷款等领域,每月芝麻信用分的变动也成了不少用户所关心的事。
信用分事实上就是个人征信的一个体现。目前国内唯一可以查询个人信用的地方是央行个人征信中心,银行、小贷等各种金融机构放贷前均需要调取个人信用数据。而现在谁能建立足够大的信用数据体系,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央行个人征信中心的雏形。
阿里芝麻信用分的优势在于,它借助阿里电商平台上多年积累下来的买卖双方数据,涵盖了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因此无论是在C端用户还是B端商家,它都沉淀了大量的实际存在的真实交易数据。而根据这些数据,阿里可以横跨个人征信市场和企业征信市场,做到了一举两得。
这是一个充满十足想象空间的市场。在美国个人征信拥有三巨头Experian、Equifax、TransUnion,估值分别为173亿美元、150亿美元、60亿美元。
也就在“8.8无现金日”之前,腾讯低调地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分”,低调到入口设计都比较隐蔽——用户需要在手机QQ上关注“腾讯信用”,并且现在只有QQ超级用户才能查看。
和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相同,腾讯信用分也是根据五个要素来综合判定持有者的信用分数,对于高信用值的用户据说可以享受到专属福利特权。腾讯信用分五个要素分别是安全、社交、消费、履约和财富这五项指数。
不同于阿里,对于腾讯来说,社交是它的天然优势。微信月活跃用户近 9 亿,QQ 月也拥有超过 8.6 亿的月活用户,这些用户能为腾讯提供大量的、持续的、可跟踪的用户行为数据。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和发展态势来看,移动支付进入下半场的信用之战后,阿里和腾讯依然是主要的竞争者,芝麻信用和腾讯信用之间还将一战,当然也不排除第三者创业公司的出现,最后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