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美巨头纷纷布局AI加速项目,到底这块蛋糕甜在何处?
作者:本站收录
时间:2017-10-26 16:21:22
人工智能的上限,取决于开发者的想象力

  麦卡锡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以机器学习为主要实现方式的人工智能,有望在15-20年内成为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中主要产业的基础支撑方式,为人类带来14万亿的直接经济效益。

  这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数字背后,是报告同时指出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缺口。由于机器学习等技术在与此前的编程、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不同,人才储备与转换率都无法达到标准,因此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很可能在短期内抵达人才瓶颈。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引发的投创热潮虽然兴旺,但创业者和开发者还是普遍感觉进入AI世界的技术与商业门槛太高,无法像移动互联网阶段一样脑洞大开。

  基于此,掌握着核心技术与产业高段身位的巨头企业纷纷开始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的扶植计划。比如说10月19日,百度在百度AI开发者实战营深圳站中发布了一项名为“燎原”的AI开发者扶植计划。10月24日,借着所谓的程序员节,科大讯飞宣布开启1024计划,在技术、平台资本三个层面赋能开发者。加上此前的腾讯AI加速器计划,中国的AI大户可谓纷纷向开发者张开了怀抱。

  有趣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在同步开始这类项目。10月20日,谷歌就发布了以“让开发者快速掌握AI技能”为目的的AI速成班,Facebook和微软也都有类似的AI扶植计划。

  但在听起来类似的计划背后,各个公司提供的东西,甚至中美两国的AI扶植模式有着极大不同。AI扶植这块蛋糕如何做,对未来的AI国际生态也许有着比想象中更深远的影响。

  不能让每一个厨师去发明厨具:AI扶植计划为何火爆?

  为什么AI技术巨头如此热衷于扶植AI开发者与创业项目?或许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找到答案:

  1、AI本身的技术与商业特点:AI不同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场景化思路。作为一种包含若干种技术分类,每种技术有若干种达成方式与算法逻辑,组合起来有无数种应用可能的底层技术,AI的最终归宿必然是万花齐放。而这些想象力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独自完成的,因此AI的未来必然掌握在开发者与创业者手中,他们的脑洞和技术达成能力才是AI的上限。

  而就开发者而言,现阶段入手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技术还是非常艰难的。技术门槛、算法应用场景和平台之间的复杂度,都极大程度制约着开发者的想象力。在学习成本和商业回报率的顾虑下,很多拥有优势的开发者在AI面前都选择了观望。能否聚拢这部分开发者与创业项目资源,将决定着AI巨头未来的平台延伸度。

  2、人才缺口的真实处境:对于大公司来说,很难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AI产业布局,也难以预料接下来的产业爆发点出现在何处。而人才是这些可能性达成的第一先决条件,AI当然离不开科学家等高端人才,但更无法离开大量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和配套服务人才。为未来积累人才和项目,这是巨头的生存之道。

  3、产业服务背后的商业想象力:谷歌在发布AI速成班时认为,未来世界化的AI创业与企业转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生意,而为这些公司服务,本身对于谷歌来说价值无穷。诚然,赋予开发者和创业集群以基础的技术、资金、生态能力,换来的可能是巨型市场的自我延展和后续服务陆续展开,这是每一家手握重型技术的企业所期望的未来市场。

  综合这三方面来看,巨头投入AI计划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归根结底,AI是一个建立在若干技术条件之上,才能谈创造力的事情。假如让每个开发者与创业者都投入大量精力学习和自我研发AI技术技术,那就好比让每个厨师和餐馆老板都从发明厨具、灶具开始,当然也就无从谈起美食产业的繁荣了。

  推平台还是堆项目?中美巨头的不同选择折射出什么

  分析了AI扶植计划的必要性后,我们还应该正视一点的是,由于不同的技术文化基因和企业优势沉淀,中美巨头之间开启AI扶植计划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比如说谷歌的AI速成班计划,基础模式是对内发送学习材料,对外部共享视频化的AI技术学习课程。说白了,就是把技术积累录成视频,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合作者进行培训。这种做法源于谷歌的工程师文化和欧美AI圈中流行的极客社区文化,与我们认识中的中国孵化器模式完全不同。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谷歌的AI速成班所有教学都是基于谷歌自己的TensorFlow平台的,可以说是变相为平台战略打了个深度广告。

  打造以TensorFlow为优先的机器学习产业局势,应该说在几次谷歌的大会中都得到了充分背书。这也与谷歌直面与Facebook、微软之间的开发平台竞争息息相关。在这种思路下诞生的“AI速成班”,意味着希望“速成”的开发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只能彻底进入TensorFlow体系。

  与这种“平台为先”模式相对的,是国内AI巨头的扶植计划似乎更愿意从多个角度全面扶植开发者与创业项目。这当然也是中国创业文化孕育的结果。像百度的燎原计划,就是从技术培训、平台输出,甚至客户资源与直接资本注入,多方面孵化开发者与创业项目。

  只给你技术教学视频和全面孵化,到底哪个更好一些并不好说。当然,中美的AI开发者群落本身就有极大不同,各自的痛点与需求也不一样。

  但从安卓与IOS的开发者争夺历史来看,似乎欧美开发者也更钟情苹果提供的打包服务,对安卓生态下的“散养模式”抱有很高的吐糟欲望。毕竟不是人人都把写代码当成爱好。能获得从技术到商业场景的全链条支持,也许更符合“扶植”一词的意义。

  中国式AI赋能会不会更好一点?

  事实上,技术巨头与创业项目间地位不平衡,一直以来都为硅谷评论家所诟病。硅谷文化里,资本和巨头更愿意把创业者和开发者作为养料提供方,而不希望创业项目本身快速扩张。

  但美国科技巨头的AI加速模式,在中国却是绝对行不通的。这也由中国的创业文化所决定:

  首先,中国没有良好的技术变现渠道和惯例,开发者必须关注市场、用户、流量等技术以外的东西。其次,中国的估值文化、项目文化和圈子文化决定了团队不能仅仅盯着技术不妨,必须全局考虑生存问题。巨头本身也更需要所扶植项目快速成型,拥有联通技术与商业的完整模式。

  再次,中国的C端市场以及传统产业AI转型带来的吸引力比美国更大,开发者需要快速进入市场的通道。

  不管原因如何,中国特色的AI扶植文化确实正在多家企业的推动下逐渐生成。而就客观事实而言,AI技术对于平台生态与开发者之间的关系确实有具体的、全新的需求,谷歌这种发教学视频就称为“速成班”的模式,也确实有悖于开发者的真实需要,可能也忽略了开发者在市场和人才端可能遇到的困难。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中国式AI扶持在巨头战略布局和重度资本投入的催熟下,应该可以打造出非常独特的AI赋能文化。能否借助这波热潮,吸引更多国际AI开发者与创业者加入进来,形成硅谷、特拉维夫曾经的世界人才虹吸效应,或许对于中国AI的未来非常重要。

  总之,AI扶植计划背后的开发者蛋糕是巨头们绝不能放弃的。但如何把蛋糕最快的烤出来,让香气散播整个星球,会是一件极其考验中国AI企业厨艺的事。

上一篇:通用电气和微软宣布合作 涉及微软Azure云平台 下一篇:物联网转型真的不必从头开始,从2017物联网领域的一起并购案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