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作者:小周伯通
时间:2017-11-07 08:55:37
无人零售店火了!2017年中国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那么关于零售店,它的核心是什么?其中无人零售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又有哪些知识呢?本文带你一一揭晓。

  无人零售店从去年12月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张了一家线下便利店Amazon Go就开始火得不得了,到2017年2月,深兰科技携手芝麻信用在国内推出了take go无人店系统;2017年7月,在2017年淘宝购物节上,“淘咖啡”无人结算版亮相;2017年10月,国内一家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智能便利店“简24”正式落地,面向媒体开放公测。

  无人零售将迎高速增长,预计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

  在整个市场规模上,目前还不算很大,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预计今年只有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2020年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来源:艾瑞咨询

  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仅有600万,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用户规模可达2.45亿人。

  总的来说,目前无人零售店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比较小,用户覆盖率还比较低,但未来几年会高速增长,各电商及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也会纷纷涌入。

  比如现在的京东到家这个月新推出的智能货柜、饿了么NOW货架以及最近刚融资3.8亿做无人值守便利架的猩便利。

  从去年12月到现在差不多一年,目前技术上还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识别不准确,用户流量大时处理困难,用户恶意弄乱商品,趁机盗走货品的问题。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相信都不是问题,无人零售商店近几年会出现规模性喷发,核心竞争会回归零售的本质:商品管理、回归到渠道上,回归到供应链等问题上。

  无人零售主要分为自助售货机和无人零售店两种形态

  1)自助售货机,单柜占地约1平米、SKU 数十个(可延展);

  自动售货机是最早的、最成熟的无人零售形态。2016年中国自动售货机保有量19万、年销售额75亿元。预计2022年销售额近440亿元。

  目前国内90%自动售货机由40-50家专业运营商运营,剩余10%由食品饮料品牌商自运营。

  各电商及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开始纷纷涌入。比如现在的京东到家这个月新推出的智能货柜、饿了么NOW货架以及最近刚融资3.8亿做无人值守便利架的猩便利。

  自动售货机商品销售业务微利,通过广告增值服务提升盈利能力,估算行业净利率约在3%~9%。

  2)无人零售店

  按技术的不同,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无人店有三类,一类是机器视觉技术无人店(Amazon Go、淘咖啡及take go),一类是RFID技术无人店(缤果盒子、罗森无人店),两者用的都是目前大热的前沿技术,比如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生物识别等。第三类是以便利店、小e微店等为代表的二维码为核心的技术(成本低,与传统零售较为接近)。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1)Amazon Go(机器视觉)

  进门扫码后,后台系统通过3D摄像头把人体特征值与账户ID进行绑定,对取货的动作视频进行分析(通过深度学习来正确辨识人类取放商品的动作细节)来实时更新虚拟购物车,出门后自动支付。

  由条件局限,无人零售商店目前最主要集中于标准化快消产品,其具有体积小、即刻购买的特点。

  场景方面,无人零售商店一般的布局重点是在人口流动密度较大的商区,或者有随时购买快消费产品的住宅、景区、办公区、学校等地。

  Amazon Go判断消费者是否购买了货物的核心动作只有两种,即拿走或放回,首先货架前的摄像头会采集用户手在进入货架平面前的图像,当用户手在货架上拿上商品离开时,此时的图像亦会被采集,然后将两次采集的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出用户是拿出货物还是放入货物。

  那么,Amazon Go内的商品是如何实现与人关联的?这就需要依靠室内定位技术。

  Amazon Go定位依靠的是图像分析以及音频来实现的,首先通过店内的摄像头检测用户及其方位,同时商店货架或者天花板内的多个音频根据各声音时差分析出用户的位置,此外,用户手机的GPS以及WIFI信号亦能协助定位的实现。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来源:艾瑞咨询

  不过,目前技术上仍存在两大待优化的问题。

  第一,对商品识别和动作的视觉识别技术还不稳定。目前还不能100%准确的自动甑别消费者是将商品放回货架上,还是取走。若顾客不是连贯的选购到结算,中间有拿起其它的商品,放回货架或者仅仅是拿起这个动作就可能错误识别为购买。

  第二,在人流方面,目前技术在同一个货架前还只能同时识别5-6个人。便利店高峰期的20-30个人的高峰期客流估计还应对不了。

  2)缤果盒子(RFID)——占地数十平米、SKU数百个、拆卸移动方便;

  缤果盒子的购物流程较为简单,首先顾客进入商店需要扫描二维码,目前只支持微信扫描,暂不支持支付宝,如果微信没有实名认证,同样无法进入。

  用户在商店内选好商品后,需将商品整齐放置于收银台检测区,然后,检测台边上的显示屏会自动显示一个收费二维码,用户可以利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付账,然后离店即可。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这主要是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来进行商品识别,技术成熟,准确率会比较高。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当然成本也高。预计每件商品会增加0.5-1元(最低0.3元)的成本,对于单件商品价格并不高的便利店而言,0.5-1元的成本也使得其可接受的用户群体范围变小。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今年9月,缤果盒子正式发布了“小范 FAN AI”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新版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融合了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

  据了解,缤果盒子在即将投放的2.0版中增加了一些切实有用的新技术——类似于Amazon Go这样的带有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的动态货架。

  3)便利蜂(二维码)

  便利蜂的自助购物与缤果盒子相似,流程稍有不同。其入口是便利蜂app或微信内的便利蜂小程序,通过app或者小程序扫描二维码,接下来是连接门店WIFI/扫描门店二维码,手机扫描商品二维码(自助模式下最多支持9件商品),然后线上利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后续还需扫描支付凭证,经确认后即可离开。

  由介绍可知,便利蜂无人店比缤果盒子的技术含量还要低些,基本上与目前常规超市的差别并不大,对商品的识别是通过二维码进行的,而非缤果盒子所采用的RFID。相对而言,便利蜂无人店的购物过程已经较为繁琐了,其优势可能更多是体现在渠道及供应链上面。

  无人零售要回归到零售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本质

  前面讲了这么多关于无人零售店的介绍,最后说说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总结来说,主要有四个点:技术、商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AI算法及大数据。

  因为卖场最终还是回归“体验”+“商品”+“渠道”去,无人零售店还是在探索和强化体验,拿了就走,不用排队结账,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如果以后技术上都攻破了,没有问题了。抛开技术不说,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供应链上了,就要看谁做得效率更高。

  比如说,无人零售店里面的商品应该选择?这就需要通过大数据或者一些AI算法去反馈销售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去预测消费者喜欢那些商品,最后针对每个商区的人群放置不同的货物。

  还有分析哪些商品会成为爆品,一些高利润的爆品要不要和合资建工厂自己生产?

  有了商品,就要和不同的供应商合作,你怎么管理好这些供应商,怎么和这些供应链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些都是供应链的学问,都是零售的本质。

  另外,无人零售店也要考虑线上线下怎样打通,怎么形成全渠道的经营模式?我们看亚马逊收购了全食超市,阿里也在投资一些实体店,都是比较典型的全渠道思维。

  那就是说实体店必须得有线上的服务能力,无论是“引流”到店铺来,还是店铺给提供“到家服务”,线上线下打通的服务都得去做。

  这一方面我觉得京东做得还可以。两天前,京东到家表示,旗下智能货柜已经进驻了腾讯、平安金服、58同城、DHL、京东等企业,并覆盖了北上广深等主要一二线城市。

  在供应链上,京东到家智能货柜与整个京东的供应链体系合作,共享京东到家平台上包括沃尔玛、永辉在内的数万家商超资源。

  在补货上新方面,京东到家智能货柜可以依靠京东和达达的物流能力,通过几百万配送员的运力池,实现快速上新和及时补货。其中,京东物流的配送站点未来都可以作为智能货柜的前置仓。

  结合每个智能货柜反馈的销售数据,在后台运用AI算法形成数据决策,判断该区域消费者的口味爱好,不断调整商品品类,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选品和差异化运营。

  智能货柜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体验感更强,满足了人们“即想即得、即拿即走”的购物需求。智能货柜未覆盖到的商品品类,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在京东到家App上下单。

  这一动作看出看出京东是在探索和强化体验,还有给京东到家线上引流。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物流上的问题,针对无人盒子/自助售货机门店数量多,商品种类多,出货数量少,配送频率高,物流的仓和配到底应该怎么做?

  仓库方面,由于便利店主要销售食品和日杂商品,而且又有大量的熟食,一般会根据商品品质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分仓管理,比如7-11会分为冷冻、冷藏和常温三个商品配送中心。

  第二点是便利店配送中心存货设备,常用的存货设备有单双排的重型货架,还有后推式和窄巷道式的。一般是使用重型货架比较多,具有承重大,高度适应范围广泛,机械存取,选取效率高等特点,特别适合便利店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物品。单空间利用率一般是其的一个缺点。

  第三个要说的是分拣的方式:主要分为按单拣货、分区接力拣货、批次拣货、即摘即播。

  1)按单拣货。就是员工拿着一张单据,按照单子上的每个记录去寻找货位、寻找商品。按单拣货一般是一张单就是一个门店。

  2)分区接力拣货。把一个门店的底单拆分成几个区,比如说比较常见的是洗化区,饮料区,酒水区,按这个区捡完了放下,再去下一个区接着拣货。这是分区接力拣货的一种解释。

  还有另一个种解释就是在同一条线上,尤其是在拆零这个地方,把一条50米长的线分成三个区或者是四个区。第一个区的员工捡完以后把单据放到下一个区,这样一个区一个区的继续拣货下去。

  3)批次的拣货或分类的播种。比如一条线上可能有二十家门店,把二十家门店的订单汇总到一起,把需要提供的商品,汇总的商品拣出来,在根据每个门店的订单,再进行播种。

  4)即摘即播的方式。可能在电商方面用的比较多。通常是一个员工拿着3到4张单据,根据这几张单据上面汇总的数量,取下一定数量的商品,拨到几个货位上。一般就是员工推着小车,然后小车可能放着3到4个周转箱。

  比如说,取某个商品需要10个,一次性点10个出来,然后根据订单的指示,分到每个周转箱里。这种方式在电商方面用的比较多一点,或者便利店的C类商品的拣选上比较常见。

  而配送方面,针对中大型无人超市(Amazon Go/简24)还是以传统B2B配送为主,通过区域仓、分拣、然后整车配送,如果货量达不到整车,通常会通过规划线路实行共同配送(一车多单多送)。

  但针对自助售货机/无人盒子什么样的配送形态最合适?

  我觉得会是多仓多商圈配送模式。因为未来一两年在国内的一二线大城市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商圈里面会看到有多个无人盒子,一个办公楼内的很多公司内都各自有一台无人售货机,而且这些无人售货机强调的是“日补货、周上新、千柜千面”。

  这就要要求仓库离这些柜子特别近,需要在一个3-5公里内的商圈必须有一个或者多个仓库,这些仓库我们可以理解为前置仓,同时末端的配送也需要大量的人去为柜子补货。

  所以,我个人觉得按照这种需求,比较合适的是区域仓+前置仓+即时配送的模式。

无人零售来了,但你了解其背后的物流与供应链吗?

  那么,快递企业能不能做呢?也行,不过就不能按照现有的模式去走了,可能要把快递的网点改造成快件处理仓+商品前置仓才可行,而且系统要深度对接,面对快递末端大多都是加盟体系的,这实现起来难度不少。

  类似像云鸟、易货嘀这样的互联网+物流平台或者传统的B2B城配能不能做呢?

  我觉得也是可以的,目前B2B城配也在做传统便利店的配送,通常是以点到点的整车或者一车多点多配进行的。但面对以后密度极高的无人售货机这种模式就行不通了,可能要用多台车厢装有货架装有货品的车作为一个移动仓库才能把服务做到位。

  但不管怎么做,个人认为都要回归到服务、成本、体验上去。这也是无人零售平台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你的成本够低,也能满足客户高效率多配服务的需求,竞争力就越大。

上一篇:物联网的风潮之下电子门锁的变革 下一篇:“进击”的智能控制器产业:应用市场潜力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