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什么?可以在上面卖东西,催生出全球最大规模的购物节……
人工智能是什么?是一台可以轻松赢下人类顶尖棋手的电脑……
物联网是什么?是一张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网,它包罗万象,大到电信基站,小到智能手机,都可以用于计算、存储、数据分析……
有人说,物联网正在改变每个产业的运营方式,甚至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物联网"风口"已经到来
物联网(IoT)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99-2000年,这一概念就已出现,只不过当时很多人习惯称之为传感网。随着技术和应用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物联网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简单一句话,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以前,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交互。在物联网时代,物与物之间也产生了"别样"的互动,各类设备、终端不再是冷冰冰的"铁盒子",而是有了"生命"和"活力"。
物联网到底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以前,每个月的某一天,都会有人上门来查水表、电表,而有了智能远程抄表,不用再借助人工完成这些琐碎的事,不仅水、电的使用量可以自动抄录、计算,如果进一步分析,通过这些"表面"数据还能分析出人们的居住情况、房屋空置信息等;媒体间或就会曝出因电梯故障造成人员伤亡的新闻,而有了"梯联网",所有电梯的运行情况都可以被实时监控,提前预知电梯故障,有效避免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在一些特殊场合中,比如商场里的电梯,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还能了解人们在商场的哪一层驻足时间更长,让商场及时做出调整,促进营收;深夜,当你步入漆黑一片的小区,忽然在通往你家的道路上,两旁的路灯亮起来,你疲惫而沉重的脚步是不是也会变得轻快,而且这对节能大有裨益……不用我再赘述,这样的例子你一定也经历了很多,只不过你没有留意,物联网其实就在你身边。
时至今日,物联网已经渗透进交通、公共安全、环保、电力、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它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十分显著,有可能创造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产业生态。美国《福布斯》杂志认为,物联网的规模比互联网大得多,其市场前景远超计算机、移动通信等。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共同作用和推动下,物联网将呈现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在物联网方面的探索和应用与世界同步,一方面,包括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一重工、海尔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深入物联网领域,通过在物联网平台、操作系统、网关,以及智能终端等方面的创新,推动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建立与发展;另一方面,物联网与工业制造、农业、交通、能源、医疗、城市管理等结合,促进了行业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是已经到来的"风口"!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未来超过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分析、处理与存储。谈到物联网,绕不过去的一个概念便是"边缘计算"。
何为边缘计算?就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物联网的一个特质是,数据在哪里产生,计算、存储和分析就在哪里完成,而不必要将所有数据传到数据中心或云上集中进行处理。分布式、就近处理将成为"新常态",这也是边缘计算兴起的基础。与云计算不同,边缘计算更擅长实时、短周期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支撑本地业务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执行,从而使计算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物联网是边缘计算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反过来,边缘计算又是支撑物联网落地的技术基础。如果将物联网比喻为一种应用,那么边缘计算就是其技术内核。
物联网连接的物理对象多样且应用场景丰富,连接功能、数据的实时性和多样性等对物联网的部署和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正是边缘计算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边缘计算是黏合剂,要实现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以及ICT和OT的融合协同发展。举例来说,西门子、施耐德电气、通用电气等工业巨擘,将IT用于智能制造,建立自动化的生产线、智能工厂,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另外一个例子,华为的EC-IoT网关,可以实现工业现场一站式接入、本地数据预分析、边缘和云协同。
有人大胆预言,云计算已死,未来将属于边缘计算。而现实情况是,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将并存、协同发展,共同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越来越清晰的趋势是,边缘计算更适合物联网。
随着加入网络的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要求越来越高,而边缘计算高效、及时、安全地处理分散数据的特性正好以满足这一需求。以前,无论是数据中心内部的数据,还是数据之外的数据,都要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这增加了传输的压力、提升了存储成本。而边缘计算的好处就是在网络边缘侧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这将大大缩减成本,并提高处理效率。举例来说,现在逐渐兴起的In-Network Computing,为网络赋予了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数据只要经过网络设备中智能网卡,很多处理工作就地即可完成。
边缘计算将重新定义"云管端"之间的关系。以前,"云"是大脑,"管"是神经,"端"是四肢,边缘侧的终端扮演的是被动的、被支配和管理的角色。随着边缘计算的兴起,终端也具有一定的计算、存储能力,联接、数据分析等智能将分布到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地方。
毫无疑问,边缘计算加速了物联网应用的落地,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需要低时延、高带宽、海量数据的分析、设备的智能,这些都将由边缘计算来承载。
边缘计算找到"领路人"
一个可能不太恰当却能真实反映物联网、边缘计算发展现状的比喻--野蛮生长。各厂商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自身优势,在物联网、边缘计算市场上探路、尝试,但是没有共同遵循的标准,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共同的愿景,市场虽然热闹但可持续发展的内力稍显不足。如果说一个新兴市场在刚出现时,"野蛮生长"还有它积极的一面,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当物联网、边缘计算的理念被普遍接受和投入大规模应用时,规范的标准、市场、生态是必须的。
去年,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成立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在中国,边缘计算的发展已经有了行业风向标--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ECC)。2016年11月30日,ECC在北京宣布成立。该联盟由华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ARM和软通动力发起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共62家,涵盖科研院校、工业制造、能源电力等不同领域。ECC的定位是,搭建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推动OT和ICT产业开放协作,孵化行业应用最佳实践,促进边缘计算产业健康于可持续发展。概括成一句话,ECC的宗旨是产业协同,开放创新,示范推广,繁荣发展。
经过一年的发展,ECC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目前,成员已经增加到136家,成立了智慧路灯、智慧车载、边缘监控三个行业委员会,并与其他行业主流协会紧密合作,推动边缘计算架构与平台成为行业主流,同时拓展行业细分应用;厂商联合创新,已推出第一批11个测试床,到今年底预计将达到20个,涉及能源、交通、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布联盟白皮书,与其他标准化组织合作,主导或参与边缘计算的相关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共识,引导产业协作。特别值得一提的,ECC成功"西进",于今年11月7日在德国柏林与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Fraunhofer FOKUS举行了欧洲第一届边缘计算峰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边缘计算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