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拿什么拯救你 中国汽车传感器产业?
作者:郝文丽
时间:2017-11-22 09:09:54
眼看着传感器需求量如核裂变般剧增,却只能将国内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拱手让人。这不禁让记者产生疑问:难道国内就做不出性能和品质过硬的传感器吗?这种被外资企业牵着鼻子走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拿什么拯救你 中国汽车传感器产业?

  “中国汽车传感器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整车企业和ECU厂家宁愿多给国外厂家几百万的专利费用,也不愿意用国产传感器”、“国产传感器现在还是靠模仿国外产品,而且企业规模小,产品更是进入不了主流市场”……

  在如内燃机展、零部件展等众多行业展会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展馆中央的核心位置总是被博世、德尔福这样的跨国零部件巨头占据,展位气派豪华、台前人头攒动;而场馆边缘的一些小展位则显得相当寒酸和冷清,往往空间只够摆放一张桌子和少量展品,两三个工作人员因无人问津,只能落寞地望向场馆内涌动的人潮。

  在这些小展位里,不乏一些本土的汽车传感器企业,他们务实、勤奋、孜孜不倦地研发和生产,却始终难以得到配套厂商的重视;眼看着传感器需求量如核裂变般剧增,却只能将国内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拱手让人。这不禁让记者产生疑问:难道国内就做不出性能和品质过硬的传感器吗?这种被外资企业牵着鼻子走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空心化”的尴尬

  “汽车向智能化、电子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传感器。”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介绍说,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其运转过程中发出的任何指令和信号都需要通过传感器来获取,然后传递给发动机的大脑——ECU(中央处理器),ECU再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方式通知各执行部门来配合实现。形象点说,传感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捕捉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再支配手脚来进行跑跳运动。

  如今的内燃机已然成为一个带有网络和神经的“生命活体”,而传感器就是发动机的神经末梢。事实上,除了动力系统之外,传感器还广泛应用在安全管理系统和车身舒适系统等各个方面,尤其在排放法规加快升级、自动驾驶热度逐渐高涨的当下,与尾气处理和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汽车,这意味着汽车电子化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有数据显示,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多达几百个。毫无疑问的是,未来汽车上的传感器数量还将呈几何倍数增加。

  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更是传感器发展的沃土。近年来市场容量急剧扩大,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传感器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期。但遗憾的是,与国外传感器产业相比,中国汽车传感器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国内传感器市场的需求量是上千万亿级的,每年的进口额都不低于1700亿元,可惜这么大的体量却大多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占据,国内企业多数只能做一些低端产品如水温和压力传感器等。像国五、国六阶段尾气处理必须要用到的氮氧化物传感器等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目前国内还是完全依赖进口,想模仿都模仿不明白。”吉林省德沃思汽车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沃斯”)总经理李松林无奈地说道。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战略顾问薛祖兴也对此表示认同,“的确,大部分国产传感器在品质上和国外产品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很难进入主流市场,多数产品出口到国外要求不高的维修市场,作临时替换之用。”

  “产业基础薄弱”、“产品技术水平偏低”、“产品种类欠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差”,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的几个高频词汇,用魏安力的话总结来说就是:目前国内传感器产业的‘空心化’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感器的内部芯片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里,二是传感器这一核心部件在我国汽车产业链条中属于整体薄弱甚至是缺失的状态。

  发展遭遇重重牵绊

  为何中国作为传感器的需求大国,却不是研发生产的强国?魏安力一针见血地指出:起步晚。此前我国在传感器市场中多涉足大众化的日用品电器领域,对汽车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太少,待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2000万~3000万辆之时,国人才意识到传感器的重要性,但这一市场早已被外资企业占领。

  那国内在这一领域的起步到底有多晚?据了解,以氮氧化物传感器为例,博世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产品开发,而我国足足晚了约10年。“不仅如此,缺少资金投入也是主要制约因素。”李松林介绍说:“我个人就有好几个传感器技术发明专利,尤其是非接触式挡位电子开关技术,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但由于资金问题,该技术只能‘躺在那里睡觉’。”

  李松林告诉记者,传感器的研发投入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也缺乏融资渠道,只能靠微薄的盈利进行断断续续地投入。“就算投入了资金,没有个7~8年也见不到效果,但资本却是逐利的,投资者恨不得今天投资明天就能有收益,所以根本没人愿意给我们投资,做实业难就难在这里。”他说。

  “即便研发出了产品,国内企业在实际应用层面的经验也极度欠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瓷”)副总经理宋锡滨介绍说,传感器应用时要和发动机及整个传动系统进行匹配试验,但国内在试验环节上的设备严重落后,导致无法真正了解产品后续的匹配性及可靠性。有时认为没有问题的产品一到客户那里就出现故障,最终使客户对国产传感器失去信心。

  除了缺乏匹配试验外,国内企业在质量管理理念上也亟待转变。“我们有些技术水平的确达到了,但稳定生产却无法保证,比如一些日本企业在汽车和消费类电子传感器生产上使用的是两套管理系统,而国内大多是同一个系统和同一批管理人员,所以生产出的产品往往很难达到汽车对于稳定性、可靠性和匹配性的要求。”宋锡滨说道。

  没有资金支持本已举步维艰,而研发出的产品又因种种问题,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产品销路堪忧更致使进一步研发的步伐受阻,这是目前国内大量弱、小、散、乱的传感器企业现状的真实写照,多数企业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

  抓基础扩大产业规模

  “其实行业内曾讨论过,传感器这么小的东西,采购成本也不高,到底要不要自己做?”在魏安力看来,我国要自己建立起完善的网络通信系统,传感器这一关键领域绝对不能拱手让于他人。

  魏安力告诉记者,不能忽略的是,近年来国产传感器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很出色的企业,如为传感器提供基础材料见长的国瓷,是世界上很多大型生产企业的重要供货商,尤其钛酸钡材料能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40%;而常州联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传感器已在同类产品中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伊朗得到广泛应用;德沃斯抓住电动汽车发展机遇,研发的BMS电量监测的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可与瑞士莱姆产品抗衡。

  “今年,我们从欧洲引进了自动化流水线,实现了产品的无人装配、规避了人为失效状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可以达到装配零缺陷。”宁波市鄞州永林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林”)董事长王林沪告诉记者,博世目前还是手动和半自动流水线,在这一点上永林甚至走在了博世前面,而且永林还有比博世更主动和细致的售后服务,“如果整车企业和发动机厂能给我们一个机会,他们会发现国产传感器的优势。”

  除了给国产传感器更多应用配套的机会之外,在魏安力看来,更重要的是抓基础研究和扩大产业规模。国家应加大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扶持力度,选取业内领先企业持续投入、重点扶持,然后再由他们带动其他企业形成规模效应。

  “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如此信息和智能的时代,怎能放弃信号捕捉这么重要的环节?事实上,在无人驾驶、混合动力及诸多创新领域,国产传感器还有很多突围的机会。相信有当下这么一批有冲劲儿的年轻创业者,国产传感器大面积收复失地的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魏安力说道。

上一篇:杨浩:时尚零售行业90倍的效率提升,销邦是如何做到的? 下一篇:麦肯锡:这十大趋势足以颠覆现有的IT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