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对话︱电子车牌助力车联网发展
作者:丁兆威
时间:2018-02-12 08:55:15
近年,促进汽车电子标识、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推出、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和升级,智能交通领域的“黑科技”令人目眩。那么,汽车电子标识技术将在未来车联网、无人驾驶中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特邀几位从事汽车电子标识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奔驰、奥迪、特斯拉等汽车厂商还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布局“无人驾驶”汽车市场。汽车“无人驾驶”时代即将到来,而且势不可挡。

  近年,促进汽车电子标识、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推出、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和升级,智能交通领域的“黑科技”令人目眩。那么,汽车电子标识技术将在未来车联网、无人驾驶中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特邀几位从事汽车电子标识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特邀嘉宾

  王耀东:高新兴科技集团中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飞: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交通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

  郭冰: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

  陈昊:江苏本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在智能交通领域,汽车电子标识、车联网、无人驾驶这些技术概念相继抛出,对一般人而言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请问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王耀东:汽车电子标识是基于物联网无源射频识别(RFID)技术来实现车辆身份属性的应用,结合国标GB/T 29786-2013标准、商密算法(SM2\SM4\SM7),实现了车辆身份的安全、可靠、唯一、长寿命的电子化信息承载。

  车联网即注重车辆对外界的信息交换,采用V2X技术,分为V2V(车与车)、V2I(车与人)、V2P(车与路)之间的信息沟通,为驾驶者提供了一些车辆与外界信息交互的能力,无法安全、可靠的标识车辆唯一身份。

  无人驾驶是利用传感技术,实现车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经过车载电脑对感知信息进行处理,来指挥自动控制机构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

  以上可知,三种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不同,但互为补充,后续发展中可做深度的融合。

  刘飞:总的来说,三者都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汽车电子标识”是车辆身份的“标识”,“车联网”实现车辆的实时在线和智能感知,“无人驾驶”利用在海量信息的支撑下,利用计算机再现人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决策过程。

  可以这么说,汽车电子标识是车联网的重要载体,其在车辆上牌或转移登记等环节被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写入“身份信息”,可以作为车联网时代汽车身份认证的“信任根”。

  车联网是什么?它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延伸,通俗来讲,就是将所有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通过特定的通讯协议和数据交换标准实时互联互通,能够实现智能管理与服务。大家想想,构建这么大一个网络的基础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得保证“此车”是此车,也就是车辆的身份首先是真实的,因此可以说汽车电子标识是在车联网时代来临前,交通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尝试和应用,同时也是车联网的重要基础之一。

  与此同时,业界还出现了“车路协同”的概念,相对于车联网,“车路协同”着重是关注车辆行驶状态和道路安全状态的协同性,主要是通过车载、路侧传感网络实时获取附近车辆的行驶状态,道路交通的信号配置、交通事件状态等,通过感知到的信息辅助车辆安全驾驶以及给交通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无人驾驶”我认为是“车联网”、“车路协同”的“终章”,其的实际应用需要建立在车辆对自身性能、周围车辆状态、道路环境、交通设施状态、交通规则等能够精准感知,同时需要有一套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大脑”能够自动分析、应对突发事件,也就是能够在最大化感知信息的同时实现智能决策。

  郭冰:具体到概念,网络上有更加准确的定义,这里简单介绍我对三者区别的理解。汽车电子标识专注于车辆的身份识别,证明“这辆车是这辆车”;自动驾驶致力于用电子系统代替真实的司机控制车辆行驶,达到无人驾驶的目的;车联网则侧重于通过构建怎样的信息交互达到理想交通状态。这三者并没有矛盾,而且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将来,汽车电子标识很可能会成为车联网中车辆身份识别手段,无人驾驶也可能会需要借助车联网的引导信息才能达到高效的自动驾驶。

  陈昊:首先,我们来看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驾驶者提供便利,由机器代替人完成驾驶工作,是解放劳动力的一种体现;第二,从道路运输安全的角度考虑,是在普及后能够大大缓解道路拥堵和消灭一切交通事故。引用行业内某知名专家的说法,无人驾驶不仅可以让驾驶人在途中更轻松,还从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各驾驶人之间驾驶能力、驾驶习惯、临场反应能力的差异,使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交通载体,而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的终端,并运行着同水平的、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测试过的智能算法,可谓是人工智能商业应用的一大典范。

  显而易见,无人驾驶是建立在V2X(Vehicle to X)的基础之上,具体包含车与车(V2V)、车与人(V2P)、车与路(V2R)的互联互通上的,通俗地讲就是要做到“车联网”。“车联网”后,车辆能够接收到车道偏移警告,路面异常警告,电子红绿灯告知等各种交通信息,为驾驶者提供变道辅助自动驾驶功能。最近在无锡举行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就有由公安部交科所、中国移动、华为等单位联合开发“LTE-V2X”实车联网体验项目,在车辆上实现了前方路口交通信号灯+路口视频的展示,亮点瞩目,效果震撼。因此我们认为,车联网是无人驾驶的基础,而无人驾驶则是车联网的最高表现形式。

  那么汽车电子标识呢?汽车电子标识主要应用于交通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是新形势下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服务公众出行和创新智慧交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对预防涉车违法犯罪、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技术可以实现车辆法定身份的数字化管理,在杜绝身份造假的基础上实现了涉车数据的电子化、多样化,为充分满足公安部“实时监控、联网布控、自动报警、快速响应、科学高效、信息共享”的要求,实现真正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交通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汽车电子标识还将向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及社会大众开放应用,对于实现车辆大数据的综合应用服务,以及涉车电子支付,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

  汽车电子标识、车联网、无人驾驶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有着怎样的意义?

  王耀东:汽车电子标识技术突破了原有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瓶颈,实现车辆交通信息的分类采集、精确化采集、海量采集,动态采集,抓住了智能交通应用系统采集源头的关键问题,是构建智慧交通应用系统的基础。

  车联网主要用于提高道路安全性和改善交通管理,是未来智能交通的关键技术,能够实现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从而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无人驾驶,是机器解放人类体力劳动的技术,机器执行规则更标准,能一定层度提高路面的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但这项技术的安全性还需要漫长的研发、商用过程。

  刘飞:汽车电子标识是第一阶段,管理者利用超高频RFID技术实现对车辆的动态管理,主要通过信息的写入和读取,是智能交通转型的催化剂。车联网是第二阶段,车辆之间、车路之间、车辆与控制中心之间实现高频度数据交换,将颠覆传统的交通运行模式,极大地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水平。第三阶段,三者结合,以汽车电子标识为基础,以车联作为路面感知手段,实现将完全由各类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和人工智能算法来自动操控车辆,避免了人为失误或其他生理原因影响,使道路交通变为一个整合系统,推动智慧交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阶段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交通。从管理角度讲,提升交通通行效率和路网利用效率,降低交通污染、减少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提高安全性。从社会资源层面,节约人工时间,提高社会生产力。从汽车消费层面,改变汽车消费结构,推动共享汽车发展,改变出行人员结构,使老人儿童残疾等更多人参与交通出行。

  郭冰:车联网的发展,对于提高全网道路的出行效率、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都是智能交通追求的目标。

  随着汽车电子标识的发展,将来所有的车辆都安装有汽车电子标识,会逐渐改变现有涉车行为模式,例如涉车支付、涉车管理等。同时大量精准的车辆通行记录会极大丰富车联网数据来源,促进车联网的快速发展。

  无人驾驶的发展可能会颠覆目前的交通管理理念,例如将来可能会完全取消停车场,变为多用途道路;也可能改变车辆的从属关系,拥有一辆车变得不再有意义,需要的只是享受舒适便捷的运输服务。所有这些改变最终推动智能交通朝着更高级别发展。

  陈昊:无人驾驶是车联网的最高表现形式,鉴于这两者在发展阶段的承接关系,我们把无人驾驶归属于“车联网”的升华。汽车电子标识和车联网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基础:从采用的技术基础方式上来说,汽车电子标识和车联网、无人驾驶存在共通点。车联网的实现是激光、射频、图像分析、雷达等感知技术的综合运用;汽车电子标识主要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他们都属于物联网机器感知技术范畴内的基础技术,同根同源,但实现方式有区别,且车联网应用在选取以上分项技术时的比例各有不同。

  技术标准:目前,车联网和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无论国内国外,主要玩家是传统汽车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且处于技术研发、各自储备技术实力的阶段,暂时未有牵头单位开展技术标准的归口工作。而汽车电子标识是早在2013年就由公安部提出并推广的,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一制定标准并负责管理,技术标准很快也将公布实施。

  应用主体:车联网之后,主要惠及对象是车辆驾驶者,为车辆驾驶者提供自助驾驶直至无人驾驶,解放双手、避免车祸以及实现各种汽车增值服务。汽车电子标识的落脚点在于车辆管理、数据应用和电子支付应用对象首先是政府职能部门,其次才是通过官方发布的面向车主的增值服务。

  发展方式:车联网的发展,除了有传统汽车厂商和互联网企业参与外,第三方终端厂商和通讯运营商也纷纷进入,复杂的市场主体造成多方博弈,目前民间行为多过官方行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需有明灯指路,目前国内五处“智能网联汽车综合实验基地”的开通首先划定了测试场所,相信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也指日可期。反观汽车电子标识应用研究开展已早,已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无锡和深圳的试点取得了预期成效,随着《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规划》政策和国家标准等文件的纷纷出台,汽车电子标识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已经日趋明确。

  无论是汽车电子标识还是车联网、无人驾驶,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交通管理和出行方式,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商业价值日益显现,不同的企业都在争夺用户的入口,阿里巴巴以商品需求为入口、腾讯以社交需求为入口、百度以信息搜索为入口。而正在加快普及应用的汽车电子标识,也将是一个巨大的用户入口,所不同的是,这个“入口”不是由互联网企业掌握,而是由交管部门掌握。这个“入口”,是交通大数据的基础,将对传统交通管理带来颠覆性变革,同时将为交管部门研究和治理交通拥堵提供决策参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黑科技”带来的智能交通方式的改变日益加快,无论是ETC、汽车电子标识、车联网还是无人驾驶,都将成为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对象、方式的不同也意味着四种技术都在发展长河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真正的差异也许只有技术成熟的时间先后而已。未来十年,相信我们将见证包括这四项技术在内的更多的“新技术、黑科技”改变人们的交通和出行方式。

  (该文写于2017年10月16日,两个月后的12月29日,机动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018年7月1日实施)

上一篇:支付宝推出公交NFC乘车技术 下一篇:郑州机场采用销邦手持终端发放行李,全国机场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