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戊戌年的第三天,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正所谓一甲子一轮回,几乎与戊戌年同时进入新一轮轮回的,还有移动通信技术,你猜的没错,我说的是5G。
2月9日平昌冬奥会开幕,也标志着5G试商用网的正式惊艳亮相。韩国政府早就宣布2018平昌冬奥会将是由ICT信息通信技术引领的奥运会,其中最为出彩的当然是5G。冬奥会为观众了提供沉浸式5G体验服务,包括同步观赛、互动时间切片、360度VR直播等。作为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盛宴,此次推出的5G服务和应用示范,将对整个ICT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紧随其后,2月12日,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将在2019年提供5G服务。半年之前,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还只是说将在2019年进行大规模5G预商用试验,并在2020年推出5G商用服务。本次透露的5G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左右,令三大运营商的5G大战激烈程度再度升级,中国移动的这一举措简直是不让联通和电信好好过年。
在地球的另外一端,趁着巴塞罗那MWC展会在2月底将要召开的当口,20多家知名公司不约而同集体表示5G新无线电技术5G NR将在2019大规模部署,也比之前普遍预期的2020提早一年。这些公司包括AT&T、沃达丰、高通、英特尔、华为、中兴等。
与4G有明显不同,除了无线传输性能大幅提升之外, 5G还涉及网络架构和应用场景的变化,因此4G的发展模式并不适用于5G时代。本文并无意讨论上述成熟公司的5G策略,而将为你呈现随着5G的即将落地,逐步开启的属于“智联网服务商”的机遇大门。
5G之后再无“运营商”,红海中的厮杀开始了
同样的技术,同样的终端,在通信行业,5G从一开始就是同质化的竞争,而且同质化的程度在历史上前所未有。
同质还是差异,并不是运营商说了算,评判权在最终用户手中。不是所有的网络差异都能形成最终服务的差异化,也不是所有的运营差异都能形成最终服务的差异化、当建网覆盖和打造生态这两项差异消失之后,运营商之间的运营“差异”正在被逐渐抹平。
就运营商本身而言,面对技术同质化和运营同质化的未来,5G的高额投资不一定能够带来超额回报。
运营商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上海电信副总工程师张军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谈到:“与以往不同,5G是个全新的端到端网络,不应基于4G架构的现状来考虑5G网络架构。除了频谱资源以外,运营商之间的5G无线技术本身不会有太大差异化,而差异化一定来自于端到端的网络架构和基础设施资源优势。”
“去电信化”是前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在2013年就提出的观点,所谓“去电信化”,不是抛弃电信的一切,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要抛弃的是过时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累赘和禁锢。本质上就是去复杂化,采用最流行、最通用的技术和产品,放弃“电信级”的迷思和自恋。而即将到来的5G无疑会将“去电信化”这一“潮流”推向极致。
技术标准的空前统一和一触即发的5G大战,宣告网络运营开启了无差异化阶段。5G时代各类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在转移和重塑,未来属于最先看清现实并迎接挑战者。
站在运营商“门外”的新兴力量已经逐渐轮廓清晰,那就是“智联网服务商”。
承载边缘智能的“智联网”成为5G舞台中的“主角”
从5G之于物联网的角度来看,5G无疑将会推进物联网的发展。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物联网成为5G应用场景中的重要一环,万物互联将是5G最具标志性的内容之一。
然而这只是硬币的一面,从物联网之于5G的另一面来看,物联网对于5G的发展起着更为关键性的作用。
物联网,或者说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承载了边缘智能的新一代物联网,“智联网”,在5G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对5G的标准要求,它包括3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 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分别对应高清视频、VR/ AR,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等应用。同时5G网络端到端时延目标是毫秒级,这是5G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5G的三大应用场景和小于1ms的时延指标,决定了5G服务的终结点不可能都在核心网后端的云平台,必须通过计算能力在边缘侧的下沉,让网络能够进一步支撑时延敏感性应用和需要较高处理能力的应用。
也就是说,边缘智能在5G网络架构的部署中是必选项,而且其在战略层面的重要程度毫不逊色于传统的云平台。
5G的落地仰赖边缘智能的助力,这一点在平昌冬奥会中表露无遗。如果研究在冬奥会中部署的5G网络架构,除了在首尔研发中心部署的一个中心核心网节点外,工程师们还在平昌、江陵附近部署两个边缘节点,组成分布式构架。
边缘节点确保在物理距离上更接近用户,每个边缘节点配置了应用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以实现交付低时延、高流量的VR、高清视频。
国内的运营商们也意识到了边缘智能在5G时代所处的战略地位。
2018年1月底,中国联通打响了“边缘计算”国际标准立项第一枪。在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ITU-T SG20 WP1全会上,中国联通主导的《IoT requirements for Edge computing》国际标准项目成功立项,这是ITU-T在IoT领域的首个边缘计算立项。同时,联通已开启天津、上海、杭州、广州、重庆、成都6个城市的边缘计算试点工作,并建成全球最大的边缘云虚拟化平台测试床。
从电信运营商到智联网服务商,运营商们的转型力度可谓盛况空前,然而在5G时代呈现的巨大机遇面前,我更看好那些从一开始就具备“智联网”基因,并且已经通过边缘智能为原有产业带来升级机会的“智联网服务商”。
初现身姿的“智联网服务商”
想要变身智联网服务商,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一些接入网的机房、基站,都将承载边缘智能,成为小型数据中心。但是这些传统的接入网机房、基站要改造成边缘计算中心并不容易,受到空间、供电等物理设施和业务拓展能力的双重限制。而从物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成长为智联网服务商,是自然而然的演进之路。
承载了边缘智能的“智联网服务商”对你来说可能还是新鲜术语,其实他们的雏形已经遍布于智慧城市、工业现场、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产业和消费性市场领域。
当一个物联网企业不再是仅仅追求将产品卖给用户,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供各类附加服务,不断产生新的服务内容和收入方式时,就具备了成为“智联网服务商”的基本条件。
这种新型的“智联网服务商”,一方面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的采用以改造原有产业,另一方面正逢物联网时代的额外红利,围绕其建立产业生态,通过边缘计算与智能分析能力,打造新型服务网络。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在物联网领域布局多年,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和足够开阔的视野,已切实为传统行业带来了价值提升,并且具备在共享经济时代将自身的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的潜力。
举些大家所熟知的例子,推出Amazon Go并收购了实体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的亚马逊,和布局了盒马鲜生并入股居然之家的阿里,很明显终将成为“智联网服务商”的领跑者。
在超市内部建立的边缘计算中心,不仅处于人流量密集的绝佳地理位置,还存储了由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的大规模物联网数据。以这些位于实体超市中的分布式数据中心为据点,将会激发难以限量的服务拓展可能性。
除了智能商超,部署于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智能建筑等处的边缘智能计算中心,都可以为智联网服务商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总之,相比3G和4G,应用场景更加多元、网络需求进一步分化将是5G时代的特色,因此5G服务提供商必须拥有灵活性的解决方案。随着5G一同开启的还有边缘智能乃至智联网的广阔市场,5G运营商必须同时具备智联网的服务能力。
根据TrendForce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的最新预估,2018年至2022年全球边缘运算相关市场规模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将超过30%。这一喜人的数字不仅需要运营商持续分化其“智联网”的基因,更有赖于智联网意识快速觉醒的卓越伙伴,配套提供边缘智能部署和运营能力,共同构建活跃创新的“智联网服务生态”,方能实现用户对于5G的最终愿景——更低延迟、更高品质、更广网络、更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