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葡萄酒标签的演变
国内葡萄酒的兴起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开始的,主要的葡萄酒品牌有长城、张裕、王朝、威龙等传统品牌,它们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的。当时葡萄酒标签的设计风格主要受法国、意大利等传统葡萄酒生产国家(俗称旧世界)酒标的影响,设计偏重传统。
随着近些年美国、智利、澳大利亚(俗称新世界)葡萄酒的进口,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眼界一新。同时,追求时尚、敢于尝试的年轻一代也逐渐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力人群,促使各葡萄酒品牌的酒标设计大胆地向时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
时尚化的表现体现在为抓住品牌的内涵,在酒标的形状、图形、色彩等方面,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个性化的表现在于各品牌商根据自己的品牌诉求,结合其人文、地理等条件形成各品牌独特的表述,创作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鲜明个性的酒标,并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同,很好地诠释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
在时尚化、个性化设计的要求下,酒标的材质也开始丰富起来,不仅仅是纸类、薄膜、金属,甚至软木、布艺材料的酒标都出现在葡萄酒瓶上。
传统的葡萄酒标签采用的是湿胶标签:
需要在贴标时再刷胶,需要进行胶水调配处理,温度和黏性的控制需要人工凭借经验处理,稳定性较差,标爪的部分刷不上胶,标签无法与被贴物完全贴合,特别是在长期存储后或在潮湿环境下,褶皱和边沿起翘现象明显,严重影响货架形象;
标签防水性能差,例如白葡萄酒或香槟酒放入冰桶后,酒标会迅速与酒瓶脱离;
对异形标、多层标签,以及薄膜、金属、软木以及布质材料的酒标无法实现贴标;
切换产品时需更换相应尺寸的标签盒,每天还要清洗胶痕和机器,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的准备工作,对于小批量的产品来说,成本巨大。
不干胶酒标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不干胶材料是工业化生产,稳定性相对要高很多,还可以达到无标签感,使得产品在货架上脱颖而出;
对异形标签、多层标签,以及薄膜、金属、软木以及布质材料的酒标都可以实现贴标;产品切换在10分钟内即可完成,贴标速度也要优于湿胶标签;
葡萄酒标签最常用的胶印、丝网、烫金、烫银、压纹、击凸等多种工艺可以一次完成,不仅生产效率提高,质量也更稳定;
使用特别针对冰桶应用的胶水和面材,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不干胶标签的综合成本也要低于湿胶标签。
基于以上因素,葡萄酒标签在近几年里,逐步从湿胶标签向不干胶标签转化,特别是一些新兴的葡萄酒企业,几乎全部采用不干胶材质的酒标。目前,不干胶标签占据国内葡萄酒标签总量的70%~80%,甚至还要更多一些。
葡萄酒标签的印刷工艺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和不干胶材质的应用丰富和精细化:
一些薄膜酒标还应用了全息技术,增强了酒标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一些酒标采用香味油墨,增加了酒标的趣味性;
以前在湿胶标签上压凸效果无法实现,因为胶水干燥后纸的拉力会将起凸拉平,现在的不干胶标签则可以实现;
不干胶材料也使粗纹理的纸张得以应用,结合现代印刷工艺,增强了酒标的画面感;
先进的无水印刷工艺的应用在提升环保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印刷速度与质量。
凡此种种,使得现在的酒标更能体现出品牌的气质,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酒标使用者的期待
不干胶酒标有以上诸多优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点不足:由于不干胶酒标黏附力较强,一旦贴实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非常难以去掉。如果酒标上的内容出现错误,或者内容需要调整,就要花费极大的力气才能刮掉酒标,且刮掉后也无法将痕迹清除干净,因此建议不干胶材料和相关供应商研发出可以轻松去掉酒瓶上不干胶标签的专用溶剂或者研制出去标机。
为使葡萄酒标签不断提升,生产酒标的印刷企业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国内的印刷厂一般不具备独立的研发能力,加上受到设备、技术的制约,很难达到需求方创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纵向衔接,以及与具备能力的兄弟企业的横向联合,尽可能地满足需求方的要求。
2、葡萄酒企业绝大部分在北方,而北方的经济情况与技术条件较南方差一些,产业链结构远远不如深圳、上海等地区完善,特殊的纸张、油墨、高精度制版甚至烫印箔等配套材料都要从南方采购,严重影响了酒标的精细化制作和时效性,解决产业链的问题刻不容缓。
3、印刷厂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影响了对于新设备、新技术的领悟和掌握,使得这些设备、技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标签,是传递产品内涵的使者。
标签的整体提升,需要行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