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各种控制措施,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作了多种探索和实践。
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却不尽如人意,对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赖于更加系统的控制模式来解决。
近年来,国家政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商务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这一系列文件给农产品企业及生产者传递了哪些信号呢?
从以上的文件中,我们可以得知,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品质问题,力求从各个环节保障食品的安全问题,食品追溯已是大势所趋。
从农产品追溯,到农资追溯,再到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于政策的推动,农门标局共享农场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推出了“市民+平台+企业+农户”的农业认筹项目。
农产品产业链转变,降低农产品滞销风险
在农门标局的这个农业认筹项目中,市民可以通过农门标局平台预订产品,农户根据订单来组织生产模式,准备市民预订的产品。
整条产业链由传统的“生产产品为先,销售在后”变成了“需求在前,生产紧跟其后”。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滞销的风险,还在无形之中为每一个农产品建立了专属的“身份证”,让消费者清晰了解到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源头。
为什么农产品要有独特“身份证”?食品追溯已是大势所趋!
通过为农产品专属“身份证”的建立及农产品的“产地可追溯”机制,将有效提高农产品生产商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重视,进而从源头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门标局共享农场所提出的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实现了“从农户到消费者”、“从田间到餐桌”的直接对接,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健康看得见的生态农产品。
最后,无论是农产品生产企业还是农门标局这样的农产品服务平台,只有顺应国家政策与倡导,从广大消费者角度及社会问题出发,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