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广州市长者食堂,发现目前已经有食堂开始或即将统一使用“社保(老年优待)卡”,不再另外制作各自的食堂卡了。据了解,使用社保(老年优待)卡,老人每次消费时,系统可智能识别个人资助标准、准确扣费。
记者从广州市民政部门获悉,目前广州已有17条街道正在试点“刷卡就餐”,6月底起,将陆续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番禺六个区推广使用,并在黄埔、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区选取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长者饭堂使用系统。
“一卡通”
享用长者大配餐服务
天河区员村街长者饭堂是最早使用广州市居家养老配餐系统的试点之一。从今年的5月份开始,员村街将逐步推进使用广州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长者饭堂系统进行长者大配餐订餐、取餐服务。享用政府用餐补贴的户籍老人可以使用社保(老年优待)卡进行充值和“滴”卡取餐。
昨天中午,记者在员村街山顶社区金鹏服务站看到,工作人员派餐时,已使用新版的刷卡机和手机APP系统。老人前来取餐时,只需拿出社保(老年优待)卡,就能在刷卡机上“滴”卡扣费。在支付页面,可以看到取餐老人的身份证号、所选套餐、扣费金额、钱包余额等信息。工作人员介绍,社保(老年优待)卡的长者饭堂账户是互通的,老人刷任意一张卡都能链入自己的消费账户。
以往,多数配餐点依靠人工记录或另外购卡的方式订餐取餐,如今“一卡通”享用长者大配餐服务。居民魏叔表示,自己比较忘事,手拿多张卡容易丢失,“如今坐公交、看病、吃饭等日常所需功能都合在一张卡上,当然很方便咯。”
17条街试点 非户籍老人也能用
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助餐配餐管理系统与移动App已在今年4月上线试运行,目前有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番禺六个区共17个街道在试点“刷卡就餐”。
据介绍,系统选择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普遍、最常用的社保(老年优待)卡,首次尝试在助餐配餐服务应用,方便老年人享受日常服务。服务对象使用社保(老年优待)卡在指定的读卡器上刷卡,读卡器与长者饭堂App即时记录并传输服务数据至广州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自动统计就餐人数、人次、消费金额、补贴金额,区、街镇、服务机构可登录管理系统查看服务数据,实现智能化读取数据、数据实时传输、数据统计、经费清算等功能。该负责人介绍,持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的非广州市户籍老年人也可通过广州市居家养老网上服务大厅(http://jjyl.gzmz.gov.cn/)申请助餐配餐服务,并在居住地街镇长者饭堂进行“刷卡就餐”。无社保卡的非户籍老人,也可通过网上申请大配餐服务,在居住地街镇长者饭堂登记身份证号码就餐。
拟本月底在老城区推广使用
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4月底至今,在17个街道的试点过程中,市民政部门还根据长者饭堂反馈的意见,组织开发团队对助餐配餐系统与移动App进行了2次的升级与优化,目前系统运行基本成熟。6月底起,该系统也将陆续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番禺六区推广使用,并在黄埔、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区选取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长者饭堂使用系统。
不过,目前长者饭堂的App属于管理端,暂时只对长者饭堂的服务员开放,老人在就餐时,可以通过服务员的App端查看到每日菜式与单价,也可以通过服务员为老年人进行网上预约第二天或之后几天的订餐、取消预约、充值、查询余额等操作。
广州市民政部门表示,接下来将根据系统应用情况,充分收集老年人及长者饭堂的建议意见,对刷卡流程进行细节优化,完善系统数据库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系统功能。
部分街道提供晚餐配餐服务
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统一使用社保(老年优待)卡后,老人每次消费时,系统智能识别个人资助标准、准确扣费。此外,随着现代人的流动率提高,老人也可能搬家,搬家后居住在不同的社区或者街道,就不必重新在新的居住地的社区食堂再办一张食堂卡了,而是继续使用社保(老年优待)卡,但需要将原来居住地食堂的充值费用退费,再到新居住地的食堂充值就餐。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4月底,全市共有长者饭堂952个,比2016年底增长4倍,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在采访中,老年居民都为社区配餐点赞,不少老年人还对开设晚餐也有呼声。目前,个别街道已经开通了晚餐的配餐服务,记者昨日在越秀区华乐街看到,该街设立在淘金路的社区配餐点,晚上供应晚餐。“我们这里中午有300左右的老人来吃饭,但到了晚上一般只有三分之一,七八十人。有的老人晚上儿女回家了,一家人在一起吃。因此,晚餐的需求比午餐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