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秒看完逻辑链
一、电子车牌6项国标实施在即
2017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首次批准发布了机动车电子标识六项国家推荐性标准,其中包括三项机动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和三项电子标识读写设备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将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7月1日开始,是否安装RFID芯片由车主自愿选择,但从明年开始,新车必须强制安装。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在探索电子车牌应用,除了部分政策的推出之外,还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2016年,首批符合国标的电子车牌在无锡开展示范应用,首批发放10万张。首先用于货运车辆,路面首批100个站点安装读卡设备,2至3个小区引入智能停车系统。2017年,京津冀三地紧锣密鼓开展需求调研、方案制定等试点前期准备工作。
可以说,电子车牌的推广是国家层面的大趋势。
二、电子车牌功能性极强
电子车牌通俗讲就像是车辆的“二代身份证”,存储着与车辆相关的信息,包括该车的车牌号码、使用性质、车辆类型等信息。RFID技术使得电子车牌相对于传统牌照、ETC、卫星导航等具备高准确率(近100%)、安全(唯一编码)、高效性(100km/h高速、40m远程)、存储大、性价比高等优点。
1、车联网的重要环节
在手机已经成为人类无法离开的终端之后,手机相关的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诞生了如苹果一样的成功公司,而现在,巨头们又将目光对准了同样重要的终端——汽车。传统汽车已经相当成熟,因此随着5G网络的发展,车联网成为了各路资金的争夺之地。阿里早早和上汽展开合作,双方不仅共同催生了汽车互联网公司斑马网络,还联手推出了上汽仿真计算云SSCC,利用阿里强大的数据平台,对汽车进行超级全面的分析;腾讯也不甘落后,与长安在组建车联网合资公司,主要将在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个方面发力,着重打造车联网的整体方案。最近传出的消息显示,连一向稳健的华为都朝着车联网迈进,其在德国CEBIT 2018展上发布了Ocean Connect车联网平台,希望通过该平台促成车辆的智能化网联、车企的服务化转型和交通的智能化演进。具有车辆二代身份证之称的电子车牌,更像是车联网的数据采集入口,在数据量、准确度、效率、复杂程度等方面天然具备车联网大数据端的属性。如果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电子车牌结合,形成更加高级的载体,那么意义将更加重大,美国在使用的电子车牌除了位置信息,还可以监控油耗、制动情况等。
2、助力智慧交通
当电子车牌完全普及之后,整个交通系统就会形成一张网,助力交管部门进行监控、统筹、分配、调度方面的工作,采集基础数据和信息,系统可以向司机、交管部门实时提供交通拥堵、事故等路况信息,这对于改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交管部门也能够以此掌握和确认所有汽车的流量分布和走向,从而进行管控。今后,如果交管部门掌握的路况信息能够与导航软件共享,就能帮助司机优化出行路线,避开拥堵路段。虽然听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电子车牌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三、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券商的数据,我国共有33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75个地级市,而一个50万辆汽车保有的中型城市,系统建设投入预计2亿元。假设前期有1/3的地级市使用电子车牌,系统建设成本产生的市场空间将达到200亿元。运营方面,每个城市运营收入约2000万/年,假设前期有1/3地级市有运营需求,每年运营市场空间20-30亿元。等到电子车牌全国推广时,预计市场空间将在初期建设基础上翻倍增长,将再增近500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