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宣布Huawei Pay与银联共同推出了一款叫做“碰一碰”的支付工具。该工具无需POS机和扫码枪,甚至不用像微信和支付宝那样下载App,只要将华为手机靠近NFC“手机闪付”标签即可自动弹出支付窗口,接下来只需输入金额就能搞定,免去了人工收费的繁琐降低了硬件成本,方便快捷。
其实,该技术的本质就是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虽然华为的支付技术是新近推出的,但NFC技术本身却已不新鲜。早在2003年,飞利浦和索尼就基于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研究出一种可与之兼容的无线通讯技术,飞利浦为此还特地派遣团队赴日本与索尼工程师共同研发该技术,即NFC。
为了使NFC进一步普及,索尼、飞利浦和诺基亚于2004年共同创建了非营利行业协会NFC Forum,确保设备与服务之间协同合作,其成员包括三星、摩托罗拉、LG,中国成员则有华为、小米、中兴、OPPO等。
由RFID演变而来的NFC能够在短距离之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手机上有此功能的用户可将其用于门禁、公交、支付卡、信用卡、机场验证等。而随着NFC的普及,一场大战也在所难免。
当时NFC、SIMPASS、RF-SIM三种支付方式展开争夺,巨头们为争夺入口拉拢各方呈割据之势。但对于用户而言,正是由于这种争夺使得标准无法统一,以致各方利益冲突不断,反而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最终,这几种支付方式都未能推广开来。
此时,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扫码支付方式诞生,短时间内统一了移动近场支付的“江湖”。此后的移动支付领域基本上就是支付宝和微信的天下,银联、移动和终端厂商基本被排除在外。
不过,这些被排除在外的机构和企业并没放弃。2016年,苹果公司基于NFC的Apple Pay带着在美国成功的势头进入中国,然而两年多以来,在其他国家发展迅速的Apple Pay在中国却寸步难行。三星也尝试过NFC支付技术,但也没能掀起太多波澜。
然而移动支付这块“蛋糕”又实在诱人。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国的移动支付亦处于领先地位。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统计,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在2016年已达到5.5万亿美元,而同年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仅为1120亿美元。据预测,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于明年达到百万亿元。
华为的碰一碰技术虽然是“新壶装旧酒”,但其在NFC支付流程方面的简化,说不定能在微信和支付宝主场的移动支付领域分一杯羹,甚至带去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