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于去年正式公布“智慧城市蓝图”计划,该蓝图计划是香港推动创新科技和改善城市管理的里程碑,致力于利用科技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香港政府在其施政报告中宣布将投资7亿元港币率先推行个人数字身份(eID),多功能智慧灯柱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三大项目,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牢固的根基。
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香港市民将更换智能身份证,香港创新与科技局(创科局)将会为全港市民免费提供个人数字身份(eID),并最快于2020年投入使用。与智能身份证(实体卡)不同,eID作为一种虚拟身份,香港市民在设置后,即可通用于各大政府部门网上服务,同时也有望应用于银行及商户等私营机构。由此将大大提升电子政务的运营和服务效率。
目前在香港,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私营机构在向香港市民提供电子/在线服务时,使用不同的认证方式对居民进行身份验证,比如传统的用户名密码,安全令牌,短信验证码等。认证方式的碎片化给港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此背景下,港府提出了“智慧城市蓝图”计划,并提议面向所有香港市民构建在线一站式eID系统,作为香港智慧城市建设中一项关键的数字基础设施。
针对eID平台的建设,香港政府将采用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如用于数字签名的公钥基础设施,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FIDO标准,用于个人身份信息的有效保护;对于用户注册时搜集的个人信息,eID系统仅将其用于用户管理。同时,这些数据的传输也将进行加密处理。除密码外,eID系统还支持通过个人移动设备获取的用户生物特征,如指纹和面部识别等。然而,这些生物特征信息并不会上传至eID后端服务器,仅会保存在用户的设备中。
使用场景
eID犹如一把钥匙,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获得市民授权后,可从中获取相关个人数据,如年龄,住址等;比如,香港居民在拥有eID后,在购买酒时,无需再出示身份证,商户即可辨别消费者是否年满18岁。同时,对于电子政务而言,通过eID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从而连接不同部门的公共服务,例如公民可以在线提交个人证照的更新申请,授权文件签署等,从而可享受跨部门、跨机构,“一站式”服务。届时,香港政府部门及公共组织机构将被强制要求支持eID,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创新。
隐私保护
除便捷性之外,eID能提供更好的个人隐私保护。市民可以授权eID认证平台检索指定的个人数据来进行身份校验和数字签名,以及在线表格或个人数据的更新,从而避免了港民在办理不同服务申请时对个人信息的重复填写。此外,当前香港市民在提供如银行对账单等文件进行身份核验或地址证明时,会不必要地暴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如交易流水,帐户余额等。日后若eID,申请人的个人资料将能获得更好地保护,因为申请人对披露信息的内容具有完全的决定权和知情权。
为增强风险防范,香港政府计划采用至少两种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声纹,手势等方式来核实公民身份,更多细节尚未公布。据悉,香港的eID认证平台最快于2020年开始运作。事实上,新加坡已于去年宣布开发国家数字身份系统(NDI),并计划于三年内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