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智能交通的外行,但最近看到了某ITS(智能交通)媒体发表的文章声称ETC在高速下会失效,未来大趋势可能是电子车牌……作为外行,我要跨界科普下:中国的ETC在高速下肯定没有问题,即使技术标准更Low的美国ETC,高速通过收费站也肯定没有问题,如果中国的收费道闸打开,完全可以测试下高速通过能否识别的问题。想推广电子车牌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
ETC本质上是一种DSRC专用短程通讯系统,是V2X的初级形态。目前车企在搞V2X,本质上前装了ETC就是搞出了V2X,这里的X就是交通收费设施,确切的说,这叫V2I。在5G提出C-V2X之前,美国依托DSRC技术的V2V和V2X技术是有大量拥趸的,短期看,DSRC技术的V2X仍然会与5G的C-V2X并存。作为DSRC技术的成熟形态,ETC并非过时技术,接下来大量车企在搞的智慧城市,恐怕还得靠ETC为代表的DSRC技术,5G的C-V2X要大规模普及,需要在交通基础设施和车辆硬件设施两个层面上搞创新,这个难度显然要大很多。
电子车牌本质上就是一个RFID电子标签,这种电子标签的成本相比ETC确实更低,但它谈不上是什么新技术,这种标签在物流行业已经使用很多年,但相比有源的ETC,电子车牌需要新建更多信号接收基础设施,这个设施是有建设成本的,谁来承担呢?更关键的问题是,给车辆安装RFID标签是否就能完全取代ETC,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对智能交通而言,要完成收费,要解决的不仅是车辆识别,还要解决路径识别的问题,在这两个基础上才是解决支付和清分的问题。我们先说车辆识别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车牌识别就可以取代ETC,这导致很多人认为所谓车牌付就可以取代ETC,进而推论出来电子车牌就可以取代ETC。前段时间甚至有媒体声称微信、支付宝要干掉ETC,这种无知者无畏的标题党根本不会去理解ETC收费背后的逻辑,不会去理解ETC一发绑车,二发绑卡/人的业务逻辑,更不会去理解收费之后复杂的清分结算逻辑。
如果高速路收费就和停车场收费一样,电子标签直接取代ETC就完全可行,但问题是ETC不是仅仅用来识别车辆的,从A点到B点的路径不同,收费是不同的,仅识别车辆不能识别路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电子车牌要发挥作用,同样得解决路径识别的问题,当然,在路侧安装RFID识别设施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成本孰高孰低的问题。至于微信、支付宝推动的车牌付之类的,那只是另一种无接触支付场景,并不能取代ETC,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无法解决路径识别问题。事实上,接下来ETC的那张支付卡也要被取消了,这意味着ETC使用任何支付手段都可以,但哪种支付都取代不了ETC本身。
事实上,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洲同样是有高速公路收费的,而且也都是采用ETC技术的。美国、欧洲采用ETC技术较早,但技术标准相对较低,但即使是美国的ETC也照样能在高速通过的情况下被感知到。当年中国在搞ETC体系的时候,研究了全球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和技术,从控制成本的角度考虑,中国的ETC硬件技术标准比欧洲高,比日本低,这意味着既然美国欧洲能够不停车缴费,中国的ETC完全可以解决高速通过不停车收费的问题。
接下来5G的C-V2X如果能够解决上车和上路的问题,ETC的终端可能会面临挑战,但技术的更迭需要考虑转换成本的问题,很大概率是,作为采用DSRC技术的ETC会与C-V2X共存,在后者没有成熟的低成本应用前,ETC还将是智能交通的主流技术,至于电子车牌,并非没有用武之地,但它的出现并不是因为ETC不能高速场景下被使用,不能为了推广电子车牌而违背基本的技术常识,这才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