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正处于发展黄金期
IaaS较传统模式具有三大优势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服务器”、“存储”、及“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硬件等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通过API接口形式提供给客户。
通过购买IaaS服务,客户可获得存储资源、虚拟化服务器等计算机硬件资源的使用权,并按需付费。
客户无需购买和管理自己的实体服务器和其他数据中心基础结构,只需要控制操作系统、存储和部署应用程序,按需快速扩容或收缩,为所用内容付费。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位于云服务架构底层,适用于需直接掌控底层基础设施的客户。
云计算通常被分为三层,分别是底层的(IaaS)、中层的(PaaS)、上层的(SaaS)。
其中PaaS在存储、服务器、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软件开发平台(运行环境、中间件、操作系统),而SaaS则为客户直接提供完整的应用程序。
IaaS在开发难度上高于PaaS及SaaS,但IaaS用户可以直接控制底层基础设施,根据开发需求灵活配置。
另外,由于数据不对外部开发者开放,IaaS对企业数据安全保护优于PaaS与SaaS。IaaS通常适用于希望降低基础设施投入,并可直接掌控服务器与数据,以及需要不断调整基础设施资源的客户。
在技术层面,IaaS应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服务器转化为多个虚拟服务器,按需分配给不同客户。
虚拟化是IaaS的核心技术,通过虚拟化软件(hypervisor)可以访问物理服务器(主机或物理主机)底层硬件,将物理IT资源转化为虚拟IT资源,创建多个虚拟服务器。
这些虚拟服务器在共享一台物理服务器的同时各自拥有独立的客户操作系统。云服务商可按需求将虚拟服务器分配给不同客户,提升了硬件利用率、负载、并完成对IT资源的优化。
▌IaaS公有云服务商分五类,以互联网云服务商领先
依据云服务的部署不同,云计算可以分为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三种部署形态。
公有云最大特点在于可被不同客户共享,为不同客户提供服务;私有云主要由企业内部共享,为单一客户提供服务,云基础设施由第三方托管或者客户自己管理;混合云的基础设施由两个或多个云(私有云与公有云)组成,独立存在,但是通过标准或私有的技术绑定在一起。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客户。
公有云具有基础设施弹性好、无需硬件采购、成本低、便捷、无需自主运维等特点,主要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如视频、电商、游戏)。
相较公有云,私有云对底层基础设施可控,可进行深度开发,并且私密性更强。私有云还可利用利用企业内部已有的硬件设施,如果工作负载较大,基础设施需求量高,私有云成本或低于公有云。
私有云目前主要应用于对私密性要求较高的中大型客户,如政企客户。混合云结合了公有云与私有云的优势,客户可以将私密数据置于私有云,非敏感应用置于公有云,在保护了数据安全同时兼具基础设施弹性化,降低成本。
公有云被认为是云计算的终极形态,但处于私密性考虑,多数政企仍采用私有云形态为主。
混合云则适合用于各行业,也是企业从私有云向公有云平滑转型的重要方式。
RightScale全球调查显示,混合云的使用率高达71%,仅使用公有云或私有云的调查者仅占21%、4%。混合云使用率由2015年的58%上升至71%,已成为IaaS发展新趋势。
中国IaaS公有云服务商可分为五个类型:
1) 第一种是本地互联网公司,代表是阿里云、腾讯云、百度,通过降价策略与客户渠道快速扩张市场;
2) 第二种是国外厂商,通过与国内IDC企业合作进入中国市场,如亚马逊(光环新网为AWS中国区代表),MicrosoftAzure(与世纪互联合作);
3) 传统IDC企业,拥有多年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经验,向IaaS转化,包括拥有占IDC市场主要份额的传统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以及第三方IDC企业(如世纪互联);
4) 第四种是初创公司,如青云、Ucloud、七牛云;
5)第五种是基础设施厂商,比如华为、ZTE。
互联网服务商阿里与腾讯领军IaaS,瓜分市场份额55.8%。
IDC统计2017年阿里云实现营收11.12亿美元,排名第一,占据中国市场45.5%的份额;腾讯云排名第二营收2.51亿美元,份额10.3%;
中国电信排名第三,营收1.85亿美元,份额7.6%,金山云排名第四,营收1.58亿美元,份额6.5%,AWS和UCloud以微弱的差距分列第五、六名,营收分别达到1.33亿和1.29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5.4%和5.3%。
七至十名分别是微软Azure、中国联通、IBM、以及华为云,分别以1210万、726万、254万、232万美元的营收占据市场份额5.0%、3.0%、1.0%及0.9%。
▌中国云计算处于发展黄金期,IaaS市场保持高增长态势
从投资维度,中国公有云市场具有15倍成长空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16年美国IT支出占GDP4.2%,而中国为0.9%(相差4.7倍);美国公有云占IT支出10.8%,中国占3.3%(相差3.3倍)。2016年中国公有云占GDP0.030%,美国公有云占GDP0.45%,相差15倍。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20.08亿美元,而美国为623.85亿美元,中国仅为美国市场的3%左右。中国云计算尚处于扩展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从时间维度,中国云计算推出迟于美国五年,目前正处于发展黄金期。
2006年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云(EC2)服务,自此以后国际ICT巨头纷纷展开布局。
2010年Microsoft推出了MicrosoftAzure,谷歌在2013年发布了IaaSGCR。
同年,IBM收购了美国云计算公司Softlayer推出IaaS服务。经历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云服务现已步入成熟阶段,市场格局趋于稳定。
中国云计算始于07年左右,初期主要是对通过学习美国增强对云计算概念的理解并储蓄公有云及私有云技术。
在美国云计算推出5年后左右,阿里巴巴为首的一些互联网企业以及具有行业服务背景的ICT厂商纷纷推出云服务。
随着云服务的不断发展,服务商解决方案逐渐成熟,云服务的生态环境更加完善,云服务渗透到各行各业,形成了越来越多企业上云成功的案例,企业对云计算的认知也逐渐提高。
目前我国云计算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云计算将保持35%高速增长,19年规模达到410.95亿元。中国云计算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Gartner统计,中国公有云整体规模(IaaS、PaaS、SaaS、BPaaS、云管理与安全服务)在17年达到224.46亿元,预计在17-19年保持35%增速,产业规模在18年突破300亿元,19年突破400亿元。
IaaS在云计算中占重头,增速超云计算产业平均水平。中国云计算目前主要以IaaS服务为主。根据Gartner统计,2017年IaaS市场规模达119.95亿元,占中国公有云市场(IaaS+PaaS+SaaS)62%。
17-19年中国IaaS市场规模将保持43%增速,预计19年规模达到245.85亿元。
IaaS产业景气度提升影响上游基础设施供应商、数据中心服务商。IaaS上游主要为底层基础软硬件供应商、数据中心服务商、电信运营商。
其中底层硬件包括CPU、硬盘、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国内主要供应商有中科曙光、紫光股份、浪潮信息、联想等。数据中心服务商包括光环新网、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宝信软件、鹏博士等。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作为IaaS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17-18年X86服务器受云计算带动放量明显。
IaaS对多台服务器集群实行并行计算。在这类架构下,一两台服务器的宕机都不会影响整体服务运转,因此降低了对服务器的性能需求。
对于云服务商来说,高性价比的X86成为了服务器集群的首选。
2011Q1-2017Q1服务器收入6.9亿美元上升至17年Q1的18.13亿美元,复合增长17.4%;X86出货量同期由26万台上升至49.3万台,复合增长11.1%。
17-18年Q1我国X86销售额与出货量出现明显放量。2018年第一季度国内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为666,938台,同比增长32.6%;市场规模为3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8.95亿元),同比增长68.9%,间接反映云计算已步入高增长时期,对服务器需求量大幅提升。
IDC建设计划不断,服务器市场将保持高增长。客户数量以及对IaaS基础设施资源需求提升。为满足客户对IaaS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大型互联网服务商不断宣布IDC新建计划,扩张基础设施资源。
2017年阿里巴巴宣布在乌兰察布、张北、江苏南通建设的数据中心所承载的服务器就达到70万,接近2017年浪潮信息全年出货量(73.6万台)。
2018年8月,腾讯宣布在张家口投资300亿元建设的一座大型数据中心就将承载100万台服务器。根据建设规划,新数据中心的落地将使服务器市场在未来4年内放量,服务器市场将保持高增长势态。
▌从海外云计算发展看中国云计算未来趋势
格局已定,但后来者仍存在机会
全球云计算格局基本已定,但后来者仍可借助自身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亚马逊AWS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奠定了在IaaS领域不可撼动的领头羊地位,占据全球IaaS市场半壁江山,行业垄断格局基本已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后来者丧失了竞争机会。
尽管Microsoft与Google进入IaaS市场迟于Amazon,Microsoft与Google在IaaS建设上各具独特优势,通过发展自身长处在提升其IaaS份额。
例如,Microsoft将Azure服务销售给传统服务器业务所积累的大量企业用户群,加强混合云建设。由于系统互通,这些用户可以轻松的将自己的机房与MicrosoftAzure连接。
另一方面,Google的强项是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最大程度满足客户此类服务需求。
根据Gartner数据统计,Azure在15-17年市场份额上升7.5%,面对极具竞争力的Azure,Amazon市场份额在17年稍有下滑。未来或将形成Azure与AWS双足鼎立格局。
客户选择多个服务商,为后来者带来更多机会。
RightScale研究显示,在被访对象中,Azure、Google、IBM的用户在17-18年增长明显,增幅远超AWS。
除此以外,客户更加倾向于选择多个服务商。2018年,有9%的被访客户同时选择了AWS与Azure,约50%的访问者同时选择一家以上的服务商。选择多个服务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对单一服务商的依赖,减少设备故障、服务变更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也为后来者带来更多业务竞争机会。
该趋势也将在国内市场体现,腾讯持续抢占IaaS市场份额。
尽管腾讯、华为进入IaaS市场落后于阿里,但凭借各自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其市场份额。其中腾讯具有QQ、微信社交入口,具有客户渠道优势。
2017年底腾讯QQ月活用户约有7.8亿,QQ空间月活用户有5.6亿,微信月活用户达到9.9亿。庞大的用户群体可以帮助腾讯云吸引大量个人及SMB用户。不仅如此,腾讯云与许多移动互联网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微信及QQ窗口为其应用引流,为腾讯云带来互联网客户渠道优势。
腾讯云保持高速扩张,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100%以上。
尽管腾讯未公开当前云业务具体业绩,权威研究机构IDC公布腾讯云17年上半年营收约1亿美元左右,以此推算全年收入应当在2-2.5亿美元左右(13.2-16.5亿人民币)。另外,根据国际IP信息数据公司统计数据,腾讯活跃IP数占阿里的约1/10,若假设活跃IP与营收成正比,腾讯收入则为13.4亿元左右(阿里17年云计算营收为133.9亿元)。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需求不同,两轮上云竞争格局变化
与美国公有云IaaS发展一致,中国企业上云分为两轮-中小企业(SMEs)上云与大型政企客户上云。
第一轮主要是自2010年起中小企业由传统DC向公有云转化;第二轮是自2015年左右大型政企客户上云。两轮客户需求不同,所看重的云服务特征不一样,因此对应的行业竞争格局也并非完全一致。
第一轮中小企业上云,降价在所难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价格是上云的首要考量。
在海外,亚马逊无疑是第一轮中小企业上云的优胜者,通过60余次的降价占领55%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由于基础设施成本较低,早期云计算价格对中小企业吸引力并不大。近几年来,云服务商大幅降价,阿里云仅2016一年内便下调云服务价格17次。
低成本与不断优化的云服务催化了中小企业上云趋势,阿里云客户由15Q1的254,000激增至17Q1的874,000,复合年增速85.5%。在这一轮竞争中,资金优势至关重要,通过其他业务拥有稳定现金流的大公司更有可能在价格战的“消耗”中站到最后。
具有一定行业经验的服务商可以更快辐射到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
IaaS客户又可分为各个细分行业,例如视频、游戏、电商、零售、物流。每个行业需求并不一致,拥有行业经验的服务商可以更好理解客户的需求,更快的辐射到细分领域客户。
例如,凭借对泛娱乐产业的深度理解,腾讯及金山以游戏、视频为切入点快速拓展其IaaS市场。2017年,来自PC端与智能手机的游戏占腾讯收入约41%。同时,腾讯拥有视频业务,并且与直播平台合作。
通过自身业务经验积累以及产业链整合,腾讯云在视频及游戏等领域表现亮眼,目前已经为征途、PUBGMobile、永恒纪元、少年三国志、未来电视、快手、斗鱼直播、企鹅电竞、Bilibili、熊猫直播等客户提供云服务。
据统计,游戏与视频市场占IaaS整体规模约38.5%,为后进入IaaS市场的腾讯与金山留有大量发展空间。
第二轮大型政企客户上云,客户关系与销售渠道更为重要。
根据RightScale调查显示,2016年至2017年MicrosoftAzure在企业IaaS市场份额由26%上升至43%,较第一名AWS仅相差16%。
Azure在大型企业客户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得力于得其多年通过Windows/Office的运营所积累的庞大客户关系网络与销售渠道,帮助客户在已有的部署环境(Windows/Office)上转化上云。
2015年,华为在中国区发布公有云服务FusionSphere,正式进军公有云IaaS产业,凭借与中国企业在通信服务方面近30年的合作,华为有望通过第二轮大型企业上云成为IaaS公有云服务商中的一匹黑马。
▌中国IaaS市场或成为阿里、腾讯、华为三足鼎立格局
外资云服务商发展时机受政策拖延,通过与本地IDC合作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云计算监管要求公有云服务商将中国所获的数据留在本国,技术服务由中国企业提供。服务商需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的许可(云服务牌照)。外资企业如果需要建设基础设施,还需要申请IDC业务,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的《外商投资经营性电信业务审定意见书》和商务部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政策的严格把控拖延了外资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时间,为本土云服务商赢得了先机。外资服务商只能通过与国内有牌照的IDC合作,授权技术,参与利润分成。AWS(与光环新网、西云数据)Azure(世纪互联)与IBM(万达科技、首都在线、世纪互联)纷纷采用这一方法将其服务落地中国。
尽管外资云服务商目前成长快速,长期发展受限。17年光环新网的云计算及相关业务达28.7亿元,主要由AWS与SaaS公司无双科技构成。其中无双科技17年营收13.4亿元,即可推测AWS营收约为15.3亿元,较16年增速高达208%。光环新网于17年12即获得云服务牌照,将在未来加速推广AWS在华云服务。
此外,亚马逊于17年12月与西云数据展开战略技术合作,开放AWS中国(宁夏)区域由西云数据运营,覆盖要求低成本、而对网络延迟不敏感的客户,网络延迟要求较高的客户则交付给光环新网,进一步拓宽AWS中国区业务。
短期以AWS为首的外资云服务商将保持快速增长,但相较本地云服务商,外资在国内缺乏大规模的销售、服务团队以及客户渠道,长期发展受阻。
另外,外资云服务商目前主要面向跨国企业客户与当地互联网客户。出于信息保护,AWS在覆盖大型政企客户上会受限,难以与本土云服务商一争高下。初创公司缺乏资金与客户渠道优势,难以与巨头竞争。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初期需要大量烧钱购买基础设施成本、维持云服务运营、研发技术、开发产品、拓展客户。由于缺乏其他业务支持,只能通过不断融资维持资金需求。相较大型云服务商,初创企业缺乏客户渠道。
另外,由于云计算的规模效应,大型云服务商相对运营成本更低,降价空间更大。在一轮接一轮的降价中,初创公司将难以与大型云服务商抗衡,逐渐出现资金缺口,市场份额被大型云服务商侵蚀。
阿里、腾讯、华为有望在国内IaaS市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阿里、腾讯互联网云服务商具有资金与渠道优势,不断拓展SMEs市场,同时增加企业客户覆盖。
另一方面华为正式进军公有云,以政企客户为核心,有望成为行业黑马。
2017年,AlphaWise对国内126家企业CIO采购意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客户对华为、腾讯、阿里采购意愿强烈。华为与腾讯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在2020年形成阿里、腾讯、华为三足鼎立的格局。
关注乐晴智库 (公众号ID: lqzk767, 网站:www.767stock.com) 获取更多行业报告。
▌未来三年亏损改善,关注点逐渐向利润及ARPU倾斜
未来三年亏损改善,云服务商关注点逐渐向利润及ARPU倾斜。目前云服务商仍处于亏损状态,2018财年阿里云营业利润亏损30.85亿,较2017财年的16.81亿亏损进一步扩大。
由于大量投入基础设施以及IDC建设,18财年折旧摊销大幅上涨。若扣除折旧摊销影响,18财年阿里云EBITDA亏损3.8千万元,EBITDA利润率(0.3)%,较往年明显提升。
预计在未来三年,云计算服务商亏损将逐渐收窄。经过多轮价格战,阿里腾讯占IaaS市场共55.8%份额,逐渐接近全球AWS与Azur(e共65.1%)市场份额。
尽管价格战仍将继续,但像CDN等服务价格已经达到低点,未来降价将不如以往激烈。云服务商重心将逐渐向提升利润及单客收入(ARPU)倾斜。
阿里云2017财年ARPU达7,624元,与AWS仍有10.3倍差距。
2015至2017财年,阿里云ARPU由5,004上涨至7,624元。尽管AWS对其付费客户数量不作披露,2016年贝索斯曾透露AWS有1百万用户,以此推算AWS2016年ARPU约为7.8万人民币,是目前阿里云ARPU的10.3倍。
阿里现有ARPU仅为一台基础双核8GBCentOS-7.364位实例的3.3倍,由此看出目前阿里云客户仍以中小企业为主。
云服务厂商为争夺大企业客户,以短期极低的收费揽客,因此部分大型客户ARPU或仍未体现。
▌IaaS产业改变服务器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大型品牌服务器厂商丢失市场份额
前五大服务器厂商份额下滑26.4%,白牌吞噬品牌商份额。虽然整体服务器规模上涨,前五大服务器厂商(Dell、HPE、IBM、Lenovo、Cisco)市场份额在近几年却逐渐下滑。
2008年前五大服务器厂商市场份额超过80%,2017年该份额下降到54%(下滑约26%)。
与之对应的近三年ODM白牌厂商(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即原始设计制造商)的崛起,逐渐吞噬品牌商份额。根据IDC统计,2016年-2018年Q1ODM厂商市场份额提升17.4%,18年Q1市场占有率约为25%,出货量复合增长42.7%,销售额复合增长110.8%。
云服务商提出定制化需求,传统服务器商业模式发生变化。
ODM的强势崛起与传统服务器厂商的份额丢失映射着由云计算而引起的服务器商业模式变更。
在传统模式下,服务器品牌商(如HPE、Dell)是产业链中重要一环。品牌商根据市场趋势和需求来进行研发设计,然后委托ODM进行生产制造,并给客户提供成熟稳定的管理软件应用以及维修维护等售后服务。
在云计算架构下,云服务商更加强调硬件的订制化需求,满足特定应用场景需求,最大程度提升服务器群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新商业模式下,云服务商承揽了原属于品牌商的设计工作。另外,虚拟化和开源软件使云计算服务商可通过云平台和第三方开源程序来运行和管理自己的后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