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文化部发布了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并于当年3月15日起施行。新办法规定真伪鉴定由原来的买家负全责变为卖家负全责,并规定所售卖的艺术品5年内可溯源追责。这一办法的实施,让保证艺术品的真实性,成了卖家的法律责任。甘肃省文交中心与甘肃省鉴定评估公司共同推出的艺术品鉴证保真系统正是帮助买卖双方进行艺术品交易的有力保证。
一、艺术品交易,保真是关键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书画艺术品的鉴定,靠老一辈鉴赏专家“过手”“掌眼”,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根据笔墨、风格、章法、结构、造型、印章、题跋、纸质等进行辨识,存在眼宽、眼严、走眼、毁画等现象。因为没有客观标准,鉴赏专家经常难以准确判定。更有甚者,有些专家出于利益原因,故意做出错误判定。
另一方面,书画艺术品造假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微喷、高仿、画家传感机械手等,都在挑战专家的眼力和经验,更不用说一般的投资者或消费者。这成了制约书画艺术品交易的最大障碍。
因而,符合当前市场环境的书画艺术品防伪鉴定技术,即“保真”方法,成了决定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纸纹保真,先进技术保障
目前,艺术市场常采用卖家提供的传统保真方法:收藏证书、鉴定证书、与作品合影或录像、发票、保真合同书等等,这些保真方法,都是采用第三方物证,因而存在容易仿冒、假造的风险,并不能很好地证明书画本身的真伪。
另外还有在作品中印刷二维码、植入RFID、头发丝等方法,虽然能较好地保真,但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存在一定复杂度,而且被伪造的几率也较高。
目前被公认最先进的应该是“纸纹”保真技术。所谓“纸纹”,就是纸张的纤维纹理,由每根纤维的物理特性、制作工艺中的随机性例如搅拌,和填料的随机分布性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无法人为控制,因而是完全随机的,每一片纸张的“纸纹”不仅独一无二,也完全无法复制。除此之外,相比于人类的“指纹”,纸张的“纸纹”具有更好的不变性和稳定性。
通过艺术家本人、权威名家的统一鉴定,确定作品为真迹后,运用“纸纹”采集技术,将作品的某些部位进行数字化采集存档、建立数据库,在作品流通过程中,作品的持有人可以通过数据库的资料对比确定自己所持有作品是否为真迹。这一技术,可有效避免各类高仿品、赝品的流通,保证市场中作品的真实性。
甘肃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联合甘肃省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艺术品鉴证保真系统,是集商业化需求、社会需求、政府机构监管为一体的立体化、动态化艺术品质量保证服务体系。并通过标准化鉴定,确定作品为真迹后,运用“纸纹”采集技术,将作品的某些部位进行数字化采集存档、建立数据库,在作品流通过程中,作品的持有人可以通过数据库的资料对比确定自己所持有作品是否为真迹。这一技术,可有效避免各类高仿品、赝品的流通,保证市场中作品的真实性。主要分为鉴定、保真和认证三个环节:
一、鉴定环节
艺术品鉴定证书由甘肃省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通过“仪器检测+专家意见”的鉴定方式,以卡片证书的形式将艺术品的真假和属性等信息书面明示。
鉴定环节由省鉴定评估中心独立完成,这一环节包括三个方面:
1.首先按照省鉴定评估中心的标准化信息采集模式对艺术品进行信息采集,包括对立体艺术品和平面艺术品的动态影像拍摄、常规拍摄、显微成像等方式。
2.然后由省鉴定评估中心的国家级实验室对艺术品进行鉴定评估,包括常规仪器、大型仪器及化学测试等多种方式。
3.现场检测完成后,由鉴定评估中心专家协会的各个不同艺术品领域专家成员对艺术品进行鉴定和评估,最终出具标准化艺术品鉴定证书。
二、保真环节
鉴证保真以艺术品鉴证、保真交易为出发点,将艺术品的鉴定信息、溯源信息录入保真系统,重点保证艺术品的溯源真实可靠。这一环节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保真登记。结合“显微+坐标取点”的方式将艺术品信息在甘肃文交中心进行电子身份认证录入并备案。
2.保真交易。录入艺术品的交易信息,包括每次交易买卖双方的姓名、身份证、作品成交价等。
3.保真检测。保真检测提供证书水印检测服务、CCQR码检测服务和RFID电子身份标签检测服务。
4.保真证书的内容应由认证系统中的电子档案自动生成,并生成唯一CCQR码,以此成为艺术品建立唯一的“身份证”。客户通过扫描卡片上面的CCQR码可以准确快速地得知艺术品的真假溯源信息。
三、认证环节
认证环节由省文交中心主导,鉴定评估中心辅助,与信用中国、信用甘肃等政府类部门合作,将艺术品质量保证体系融入全国的信用保障体系。
产品电子身份认证证书对接甘肃省文化产权交易所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内容包含了艺术品的鉴定信息和鉴证保真信息,主要解决的是艺术品的流通问题。通过扫描证书上条形码,顾客可以得知艺术品的流通信息。
艺术品鉴证保真系统成功解决了四大问题 (一)保证了艺术品信息的真实性。艺术品的作者、鉴证信息、现任持有者、前任持有者、转手信息等,都可以通过体系完整无误的表现出来。
(二)保证了艺术品的品质。通过权威机构——甘肃省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权威鉴定,出具证书,保障了艺术品的品质,从而解决了艺术品市场流通的品质问题。
(三)全面解决艺术品溯源流通问题。将艺术品的创作信息和流通信息结合甘肃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特有的艺术品保真交易系统,更大程度的保证艺术品溯源流通信息的完整性,从而解决艺术品的真假溯源难的问题。
(四)解决了艺术品行业的征信问题。与“信用中国”等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网站合作,艺术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信息将全面纳入国家信用体系中,以企业的信誉确保艺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真实可靠性和交易艺术品的品质。
但是,我们发现,作品保真手段的革新与应用并没有引发艺术品流通的大发展,这不禁让人思考:艺术品做到保真就够了吗?还有什么环节在制约交易达成?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保真”还不够,更要“确值”
商品经济制度注重公平交易,其核心是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称,以及交易标的物的货真价实。因而当艺术品作为商品时,“确权”“确真”和“确值”是达成交易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保证这三个环节公正有效,才能为后面一系列市场行为提供保障,让艺术品市场由混乱走向有序。
商品交易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艺术品作为商品时,“保真”只确定了作品的真实性,但不能确定其价值,还需要进行确值操作。“确值”能让艺术品的价值公开透明,形成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称,去除交易壁垒,推动交易的达成。
艺术品的确值有两种基本方法:采集真实交易数据、量化评估价格。
值得指出的是,交易数据的采集来源需要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比如成规模的电商网站。考虑目前业态现状,拍卖的价格数据,对于一线名家的作品相对准确,但中低端作品包含过多人为因素,不能作为准确的数据来源。
评估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全面、公正判定艺术品价值的先进方法,尽量做到科学、公正、量化,让买卖双方均能认可。时下有些艺术家或代理机构自己确定作品价格,缺乏客观公正的依据,不是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不是真正的确值过程,往往会阻碍交易的进行。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有个“最后一公里”困局,是说从主干网络到终端用户的桌面,网络架设的困难更大,但又很关键,因为如果不能解决,就会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这就是我们常说起的“木桶理论”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在艺术品交易中,需要打通的最后短板正是“确值” 。而目前的艺术品价格评估体系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没有足够好的估价系统来完成作品价格的确定,这无疑是当前艺术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甘肃省鉴定评估中心拥有一套标准完全的鉴定评估程序,能为艺术品进行标准化精细的评估,将每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准确提供给客户。
本中心的艺术品评估工作同样按照本中心已制定发布的艺术品评估方面的企业标准《艺术品评估标准化流程》(Q/GWJP 0101-2015)规定的程序执行。《艺术品评估标准化流程》规定了科学的评估方法和统一的评估流程,以科技鉴定和专家团评审为基础,基于尽可全面的市场调查和研究,计算出参照物价格,在此基础上,经过组织专家讨论、评估价格调整、专家复审修正等多个环节,其中考察指标即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又考虑微观市场因素和作者及作品的因素,整个过程以科学的统计学大数据和模糊数学理论作为计算模型。这种做法通过详细的信息、准确的判断及严密的分析来保证结果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在这样的要求下,即便是行业内威望最高、经验最丰富的资深评估师,在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价格时,也需要统计大量的数据,提供充分的证明资料,对所评估的艺术品进行仔细的研究后,才能够完成一份对艺术品的真伪及价格作出判断的报告。也因此,这一的推定的结果必然是以中立的立场,基于明确、翔实的客观证据的支撑,经过缜密、合乎逻辑的论证过程后得出的。也将专家的角色限定在评估过程的推动者,而杜绝了其仅仅凭主观印象臆断、或出于个人目的给出无从取证的个人意见的可能。
评估一般只对科技鉴定或专家初审后确定为有评估价值的艺术品进行;对确定为非真的艺术品,如经研究认为确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相关的商业价值以及其他社会价值的,可在定性标明的前提下根据专家提议开展评估。专家初审后,对确有评估价值的送评艺术品开展后续综合评定估算;如送评艺术品不真,或评估价值较低、不具有评估价值的,评估业务终止。
以“保真”为基础,通过合理的价格评估机制完成艺术品“确值” ,解决艺术品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基础问题,方能促进艺术品流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