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解决信用危机,区块链助力发展成熟共享经济模式
作者:本站收录
时间:2018-10-31 10:42:05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商业模式、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前些年的好几倍,各种新的概念和经济模式也出现在我们身边,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几年随着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汽车等共享概念的产品出现,把共享经济一词给带火了,人们享受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并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本质,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下很多共享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产物

  提到共享经济,你可能会立马说出一系列共享产品,诸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等,因为这是时下我们接触到最频繁的具有共享概念的产品,那么这些火热的共享产品真是共享经济时代下的产物吗,亦或是仅仅借鉴了共享经济这个噱头,来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欲?

  你真的了解共享经济吗?共享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1978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 Spaeth)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首次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美国共享经济大师罗宾·蔡思在他的著作《共享经济》一书中也描绘了共享经济的蓝图。

  简单来说,共享经济就是将当下的过剩产能通过大家都信任的方式,让人人参与共享,例如当下的滴滴拼车、顺风车以及智能仓储服务等,都是将闲置的物品利用起来,让消费者和提供者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提高社会利用率。

  共享经济的发展和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是分不开的,经济高速发展会产生大量的过剩产能,以前经济短缺,自己都不够用又何谈共享,现在很多过剩的产能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因此近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共享产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解决了闲置物品的利用问题,一举两得,因此这种经济形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但是在共享经济这个概念下的衍生品可谓鱼龙混杂,因为共享经济的概念火了,很多商家就会趁势而入,借着共享经济的名头发展商业经济,因此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产品。

  正如美国共享经济大师罗宾·蔡思在他的著作《共享经济》中提到的,共享经济需要三个理论基础,即过剩的产能、共享的平台以及人人可参与的方式。由此可以窥见当前的很多具有共享意义的产品并非真正的共享经济的产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在大热的共享单车系列。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现在火热的共享单车并不是时代发展下的过剩产能,相反它是为了迎合市场发展需要以及在市场竞争下大量投放的产物,现在大街小巷都可以见到共享单车的身影,商业竞争导致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数量众多且管理混乱,不仅不是过剩产能的整合应用,还为社会制造了很大的难题。

  其次共享单车的本质是租赁,它不是人人皆可享受的随用随走,钱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共享单车使用之初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这是一种消费者和平台之间进行的单车租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共享产品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资源和收益的共享,例如共享单车以及滴滴所产生的利润,大多都被平台收取,司机获得利润不断被挤压,无法做到收益共享。

  发展共享经济或可借鉴区块链技术

  那么要想发展真正的共享经济,我们需要怎么做呢?当前发展共享经济的一大难点就是信用的建立,共享经济需要消费者和产品提供方双方彼此信任并能够取得联结,当前的共享单车平台并不能真正带给消费者这种信任感,相反的很多单车企业的破产导致很多用户的押金无法收回反倒成了常事。

  虽然现在很多共享单车已经开始尝试免押金运行,但是消费者面对企业仍然处于弱势,那么找到一个双方都信任的媒介就成了发展共享经济的一大有力推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找到了解决信用问题的办法,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不可逆、不可篡改的特性让其可以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贡献力量。

  区块链可以作为一份智能合约,让产品提供方和消费方建立有效的信任关系,而且区块链构成的合约具有公正、公开、透明的特性,交易双方可以放心依赖这个系统,一方一旦违约便可按照合约进行赔偿,完美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利益偏斜。

  现在共享单车押金被私自挪用,大把用户的押金无法及时退还的案例有很多,区块链上可以监测所有动作的发生,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区块链形式下的共享经济会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共享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力这一形式才能规避在共享过程中出现矛盾和信任危机。迅雷CEO陈磊也表示,共享经济和区块链是一对共生关系,任何共享计算、共享经济的模式里都是区块链落地应用最好的场景。

上一篇:可穿戴设备下一个发展方向——智能服装 下一篇:中国移动OneNET“蜂群效应”:OCP生态市场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