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14日,2018年产业互联与数字经济大会——首届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暨两化融合推进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成立了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3)标准工作组,工信部信软司巡视员李颖为首批成立的五个标准工作组授牌,其中海尔被授予了制造业新模式标准工作组(SAC/TC573/WG10)组长单位,该工作组是国家首个制造模式类标准工作组,海尔也是5家组长单位中唯一一家企业单位。
唯一企业组长单位,海尔为中国模式标准制定“风向标”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国际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尚未完成,全球性的技术标准尚在形成中,是实现我国产业和标准换道超越的良机。
2018年初,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会同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高级智库,制定推进标准化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标准2035》;2018年底,两化融合标委会在大会上宣布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WG1)、工业互联网管理(WG6)、工业信息安全(WG7)、数字化质量管理(WG10)以及制造业新模式(WG14)等5个标准工作组。这都是国家推动两化融合标准方面的工作。
会议现场,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2000余人共同见证了5个标准工作组的成立。其中,海尔COSMOPlat凭借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差异性,以及实现71%不入库率的实践有效性,被指定为唯一一家是有企业性质的标准工作组组长。
3+21项标准立项,COSMOPlat布局下一代全球竞争高地
事实上,这不是海尔第一次在标准领域获得殊荣。自2014年第一座互联工厂建成投产以来,至今已在全球落地11座互联工厂,海尔总结工厂升级经验,在此基础上积极牵头行业标准。目前,海尔承接国家标准战略,不仅在国内主导参与制定了21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还凭借差异化竞争力和有效的实践结果,从欧美等企业的解决方案中脱颖而出,先后被IEEE、ISO等国际权威标准机构指定牵头主导制定大规模定制等3项国际标准,在全球主导制定的标准体系覆盖大规模定制、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6大领域。
在11月召开的德国ISO大规模定制模式标准启动大会上,ISO/TC184/SC5主席Charlotta Johnsson认为,由海尔提出的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已达到领先水平,可在全球其他企业进行复制推广。在未来工业竞争的新战场上,借力国际标准,海尔COSMOPlat正为全球下一代制造业模式分享“中国方案”。
除了标准之外,海尔COSMOPlat还打造了世界制造业升级的“标杆工厂”。在9月份世界经济论坛的“灯塔工厂”评选过程中,基于COSMOPlat打造的海尔互联工厂从全球1000多家工厂中脱颖而出,成为9家先进“灯塔工厂”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在授予的“灯塔工厂”奖杯上,世界经济论坛给予海尔高度评价——海尔以卓越的表现和领导力成为灯塔并塑造先进制造和生产的未来。
15个行业赋能,COSMOPlat社会化验证模式普适性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展览,海尔COSMOPlat现场展示了房车、建陶、工业生产、能源等行业生态赋能解决方案,通过产品互动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COSMOPlat跨行业、跨领域的赋能成果。
以房车行业为例,COSMOPlat从交互定制、模块采购及智能制造三个点进行切入,助力康派斯搭建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互联工厂,进而聚集整个行业上下游资源,构建了房车生态。在康派斯样板的带动下,2018年11月,除康派斯外的5家房车企业与海尔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基于 COSMOPlat复制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互联工厂。
目前,COSMOPlat已经成功赋能农业、房车、建陶等15个行业物联生态,在3.3亿用户、390万家供应商资源,以及为4.2万家企业提供数据和增值服务的生态引力下,正有更多行业的企业寻求到COSMOPlat上进行升级,塑造物联网时代的新竞争力。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全球已经达成的共识是,大规模定制生产将是21世纪的主流生产模式,而在这方面,海尔作为制造业新模式标准组组长,正带领更多企业向大规模定制转型,为下一个发展周期中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埋下重要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