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的发展,快递业迅速发展。但快递业却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例如:双十一爆仓、压货后送达不及时产生的投诉、快递员上门后用户不在家等,各类问题严重困扰着快递业的发展。
2018年中期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区快递柜应运而生。其实快递柜也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8年,笔者就主持策划并设计、运营了基于物联网快递柜的绿色蔬菜配送产品,同时还包括上游的基于温室大棚物联网监测绿色蔬菜生产监测产品、中游的基于RFID和条形码的物联网绿色蔬菜配送产品、基于云端的绿色蔬菜云商城产品。整个物流链条的全物联网云平台监测,确保了整个环节的闭环管控。
绿色蔬菜物联网配送体系
借助自有的物联网快递公司,主推高端社区,重点打造从田间地头到家庭餐桌的绿色蔬菜配送直供体系,开创了中国快递柜行业的先河。经过两年的发展,快递柜小有名气,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还对我们的产品做过专题报道。2010年起,中国邮政、武汉某公司借助与我公司的技术合作和自身的资金实力,先后进入快递柜市场,并迅速投放了一批快递柜,自此,快递柜行业开始迅速发展。
2009年笔者设计的快递柜产品新闻报道
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各大快递公司为了解决快递员不足、快递量庞大、快递效率低、快递员与用户时间不重叠等问题,开始筹备在快递业务繁忙的一线和二线城市投放大量快递柜。到了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5家快递公司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专业布局更多城市的智能快递网点,拓展快递业务。依靠着物流企业的优势与在终端配送的便捷性,丰巢在短时间内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发展迅速,布局数量有后来者居上之势。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居民小区,满眼都有“丰巢”踪迹。
2018年中期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快递柜对老百姓来说,到底有多大的需求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快递柜为什么会出现。
首先,快递柜并非是站在老百姓角度设计的一款产品,他主要目的是解决快递员资源不足问题。这个出发点本身就有点不伦不类,他不像我们2009年做绿色蔬菜专营快递,解决的是菜要新鲜,必须在早上4点准时送达用户,而用户在这个时间,一般都还在梦乡之中。
其次,用户并不希望快递员把货送到快递柜里,因为下楼取件,还有一堆繁琐的操作,这更适合晚归的年轻人,而对大多数中老年居民来说,尤其是退休的老人常年在家,别说取件了,就是看到屏幕那一堆按键,估计早就烦了,自然会出现质疑的声音:“既然能送到柜里,为啥不上楼当面送给我呢?我可是付过快递费的!”
再次,用快递柜取快递比较适合晚上回家的人,顺道把快递取回来,但很多时候,却偏偏不凑巧,你在家时却收到快件短信,不免有人又会质疑: “为啥不给我先打个电话确认下我是否在家呢?还得让我下楼跑一趟。”
最后,快递员确实轻松了,一堆快件一个个往快递柜里一送,短信自动发送到取件人手机,快递员的用户体验增强了,效率提升了,没有给大多数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所以说,快递柜主要是快递公司解决内部效率提升而出的产品,仍然是快递公司在解决快递员短缺、快递效率低的问题,根本不是站在收件人的角度设计的,并非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问题,那么,他就没有刚性需求基础,这在产品定位上就有极大问题。
当然,快递柜对老百姓也不是一点需求没有,总有些人时间上与快递员不一致,那还真得需要有快递柜来倒时间差,但这样的人到底占比有多少呢?
总体来看,快递柜的大量出现,主要是因为快递公司都认为这是 “未来风口”,为了抓住这个“风口”就不得不提前行动,于是资金雄厚的快递公司自己搞,资金短缺的快递公司联合搞,互联网公司也来以风投的方式跟进热炒,于是快递柜行业就出现了大家都在跑马圈地,野蛮生长和扩张的现象。
而这种局面的发生必然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各家快递柜都进入同一个小区,本来使用量就不足,还占用了大量小区地面资源,空闲导致的耗电费、占地费、数据通讯费和维护费等都成为快递公司的负担。如果在用户需求没有得到有效释放的情况下,这些大量投放的快递柜必然成为新的“小黄车”。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快递柜到底能否解决好这最后一公里呢?快递公司要思考,风险投资要思考,整个社会管理者更要思考。不要再让快递柜做成下一个“小黄车”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先站在收货人即用户的角度思考,而不是仅仅考虑快递员。一个产品的活力也主要来源于用户,没人用或者没人愿意用,这样的产品还是好产品吗?快递公司们,好好思考一下,别再浪费资金,还是先做好最基础的调研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