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家正在研究相关技术 将手机“变”成传感器 更快更准“预警”地震
四川宜宾发生地震,德阳、成都等地提前收到“预警”的新闻在网上刷屏。记者采访南京大学相关专家了解到,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发布警示信息。这与地震发生前的“预报”是两个概念,目前最先进的“预警”系统是将居民的智能手机变成地震传感器,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震中和计算震级,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出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春副教授介绍,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破坏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形成之前发出警告。简单说,一个是事前,一个是事后。
他解释,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和地磁波的传输有个时间差,“地震中,破坏性大的地震横波跑得慢,而电磁波传输得更快。利用这一点,可以让电磁波为我们‘通风报信’,趁横波这个‘破坏王’没来之前,告诉大家赶紧跑。”
南大地科院研究地震学的王涛副教授表示,事前的地震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大难题。“地震是地球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释放的自然现象。尽管科学界对地震发生的机制、应力积累和破裂过程等进行了很多研究,但要摸清地球什么时候‘发脾气’依旧是件极其困难的事。这就好比让一位医生预测一个人什么时候会打喷嚏以及打多大的喷嚏一样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实现有效的地震预报,虽然地震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难题。”
“对地震进行更好更快的预警对降低地震灾害也有着重要意义。”王涛介绍,能否对地震进行更快的预警,还取决于能否在第一时刻掌握地震的信息。“如果震中附近没有布设地震传感器,地震波传到地震仪器本身就花费时间,地震预警也就变‘慢’了。”他介绍,目前国外一项最先进的技术,就是把居民手中的智能手机“变”成传感器,只需下载一个APP,就可以记录并传输手机所受到的震动信息。当地震来临时,远端服务器通过分析多个手机记录的震动信息,能最快地计算出地震的位置和震级,进而更快自动发布预警信息。国内地震专家们也已经在研发这套系统,相信将来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